昨天下午正在和邻居聊天,妈妈打电话:“元元被咬了,你来看看!”我当时以为是小狗小猫咬了,没想到妈妈接着说:“三楼的那个小妮咬的……”哎呀,这老太太也是,不就是两个孩子发生点小矛盾嘛,受点伤正常,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又聊了会儿天,不紧不慢的去了。
天微黑,刚走进小区,就看到楼下站了不少邻居,元元一看到我哭了起来,借着手机灯光瞅了一眼,我吓了一跳,这谁家的孩子下这么大狠手:元元脸上伤痕累累,胳膊上咬了两个深深的口印,周围肿的高高的,已经出血,手臂上还有不少划伤。我又心疼又生气:我们家孩子是从来不和别人动手的,连脏话都不说的。问起原因,是楼上租房子的家里的小男孩玩弄一只小猫,元元和焦点(邻居家小女孩)说不让他伤害小动物了,他回家后告诉了姐姐,姐姐下楼张口就骂,还动手打了俩孩子,连抓带挠又咬,两个孩子均被咬出了血,邻居老太太好心拉拉架也被咬了一口。当时焦点家里没有人,妈妈上楼去敲门,不开。后来看见孩子妈妈从外面回来,妈妈和她去说,她说要先问她女儿怨谁再说。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见她下楼买菜,就撵着问她,她说,两个孩子打架,不怨一个,她孩子也受伤了……吵过来吵过去就是不承认自己孩子有错,后来小区保安过来调节:“你们把人家孩子咬成这样,得注射狂犬疫苗。”她才不吱声,说下班了,明天再去打。怎么碰到这样的人啊!
等焦点妈妈回来,看到女儿这样――手被咬破了,脸肿的老高,胳膊上都是伤,心疼的哭了起来。一同回来的还有焦点的阿姨,舅舅,舅妈,大家正在问什么情况,那家孩子阿姨走过来说,妈妈去敲她家门,我们这么多人说,把她家孩子吓坏了。怒火一触即发,顿时吵成了一锅粥。好不容易摆事实讲道理才平息了战争,她阿姨出来道歉。孩子妈妈又出来了,说两个孩子吵架不怨一个,她家孩子也有伤……邻居都看不上去了,赵姨说:“我们小区没这样的孩子,没这样教育孩子的,你们不愿住可以搬走……”这下捅了马蜂窝,矛头立刻指向赵姨:“我又没住你家房,我交了房租,交了物业,哪个敢撵我走……”又是拼又是闹,大有撒泼之意。简直就是三季人!你是交了房租和物业费了,但是你影响到小区的和谐团结了,弄个这样的孩子在小区,以后谁家孩子还敢出来玩?忽然想到邻居妹妹描述她女儿打架时的情景:“像疯了一样,又抓又挠,拽着头发就硬给勒掉,脚踢头撞,谁拉打谁……”有其母必有其女!不依不饶,对门邻居说她家刚搬来,喊他家孩子出去玩,要说不出去,她就站在窗户外一个劲儿的喊:“出来,因为啥不出来……”一直到喊出去为止。
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的确如此,一个自私的家长很难教育出一个无私的孩子,心胸狭隘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度的子女。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长,犹如不同形状的模子,孩子就是模子里面具有可塑性的泥土。如果这个模子的形状是方形的,那模子里的泥土就会被塑造成方形;如果这个模子的形状是圆形的,那模子里的泥土就会被塑造成圆形......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按要求去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伟大的家长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要求和教育孩子的。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引导着孩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