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金艾琳
鲶鱼效应: 在沙丁鱼群中放一条鲶鱼,刺激它们游来游去,沙丁鱼就能活下来。鲶鱼在搅动鱼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鱼的求生能力。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是谁提出的鲶鱼效应至今无法考究,但鲶鱼效应目前常被用在管理心理学上。比如公司喜欢招新人,不是旧人不好用,而是靠新人带来新的活力,搅动旧人有竞争和上进意识,这样可以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学校里也需要鲶鱼的作用,比如一些学校经常会在考试结束后,第一个跟那些尖子生签约,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学校有更多的“鲶鱼”,能带动整个学校或班级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好。老师也会鼓励那些积极分子多多参加活动,目的是为了带动班级活动氛围。
鲶鱼效应应用在有管理关系的组织里,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p. s. 今天下午心血来潮,突然想跟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联系,突然发了个微信给她,突然她给我发了定位,居然离我很近,于是突然一起吃了个饭,三年多不见,是不是缘分让一切这么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