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时间,就感觉焦虑,总怕跑不过它怎么办?切换视角,重新看待时间。
之前两天里都用到了番茄工作法。可能你已经获得一些成就感,也可能体会到了一些不太习惯和困惑的地方。那么,我们非得使用番茄工作法不可吗?
一定要用番茄工作法吗?
当然不是。在练习中,番茄工作法是「时间管理,这条线的示例方法。 我们频繁使用番茄来举例,是因为这个方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合了众多的有效技巧。从任务管理、当日计划到跟踪执行,乃至总结改进,都有涉及。如果你想快速掌握这个方面的技巧,整套地使用番茄工作法是性价比很高的做法。
但不是每件事都适合使用番茄。有些事并不方便中途休息几分钟。然而,番茄法的精髓远不只是中途休息,还有很多。你从番茄法中学会它们后,可以跟自己的方法结合起来。
与时间化敌为友
有些人是用机械番茄钟来实践番茄工作法的。拧上发条后,持续的滴答声可能让人「很受不了」,很焦虑。 但有意思的是,用不了多久,多数人就会适应这种声音。在番茄的帮助下一次次进入做事的状态,有些人还会觉得滴答声让自己「很安心」,甚至认为这种「伴奏」最能促进效率。
如此巨大的变化,正是因为番茄工作法能改变我们跟时间的关系,化敌为友。
滴答声是时间的步伐。它原本令我们张皇失措。我们联想到逼近的截止期、未完成的任务、拖延、压力和自责情绪,还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但用了「番茄」以后,时间似乎成了盟友,见证了我们一段段的行动,跟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串串的成果。我们听到滴答声后,联想内容和感受自然不同。
这就涉及番茄工作法的核心理论基础:「时间的两个侧面」。
时间的两个侧面
假设有只蚂蚁缺少立体感,一切看来都是平面图形。它遇到圆柱形的易拉罐,开始困惑不解: 这算什么形状?圆形?长方形?哪个才对? 也许都对。三维(长、宽、高)物体在蚂蚁的二维视野中,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取决于蚂蚁从哪个视角来看。 既然视角无所谓对错,我们要选择哪个视角?答案是:更有帮助的那个。
番茄工作法的发明人Cirillo,参考了哲学家 Henri Bergson 和Eugène Minkowski的思想,认为时间有两个紧密联系的侧面(aspects):
抽象的侧面:流变性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我们的感知而言较为抽象。为了捕捉抽象的时间,我们会用空间上的距离来度量时间的流逝。就像一个网络视频的时间轴,从A点到B点的距离,代表了这个事件持续的时间。
当我们意识到时间轴的存在,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每分每秒都在流逝,无论你做什么,它都是不会暂停的。
具体的侧面:事件演替
如果放弃用这种抽象的时间轴去感知时间,像儿童或者小动物一样去观察时间,时间更多地表现为事件发生的顺序。 我们醒来、洗澡、吃早饭、学习、吃午饭、午睡、玩耍、吃饭、睡觉。就这样做一件事,然后再做一件事,这就是时间。并不存在晚了、慢了、或者不做就来不及了。
时间有「流变」的一面,我们的头脑用抽象概念理解它,感受到的是分秒不停,时不我待,往往随之而焦虑。 时间也有「事件演替」的一面,我们不让「流变」占据注意力的全部,而是选择关注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并投身于行动。焦虑并没有被「解决」,它只是不知何时自行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心深处的充实感。 就像蚂蚁可以看到易拉罐是圆的或是方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观察时间的视角。是看到时间让人焦虑的一面?还是看到它让你平静、安稳和充实的一面? 我们看到时间的哪一面更多?这取决于我们选择的视角。
用番茄工作法官方手册的话来说:我们「不再聚焦于『流变性」的概念建构」,从而「减轻焦虑,提高个人效率」。 于是「时间的流逝不再被看作消极现象,而是积极的事情。每一个番茄都代表了改进行动或者在困境中迅速重振自我的机会。」
戏剧性的改变也就不足为奇。 我们只是选择了更有帮助的视角。
高地清风老师的分享:砍下一段原木
在我的实践中,番茄一次次帮我重获良好的状态。有一次,我忍不住把体会写进笔记:
“连绵的时间如同一根沉重的原木,压在我们的肩上。自由时间越多,压力越大,未被满足的期待、完美主义的要求,还有各式各样的自我评判和自责就越多。 但番茄使我们换了一种方式,转而从原木上砍下一段,做成属于自己的艺术品。专注在眼前这25分钟,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黑制造永恒。捉摸不定的时光,成了可供我们雕刻的原材料。”
原木上砍下的一段,就是那25分钟,或者你自己设置的番茄时长;属于你的艺术品,就是这段时间里有质量的行动。忍受时间流逝是一种视角,与时间合作则是另一种选择。
累积番茄的力量
为什么鼓励你累积番茄?因为我见识过这个简单做法的力量。
我算是番茄工作法的国内首批使用者之一,在2010年就带领许多伙伴一起番茄。但我自己真正用好番茄,系统地发挥出巨大效果,其实是在累积番茄以后。 从2020年8月9日起,我按照标准设置来记录和累积番茄。截至2024年1月19日,已经完成了6713个有记录的番茄。
大多数日子里,都有番茄的陪伴。少则两三个,多则十五六个。最高记录是2021年9月2日,30个。(个人的番茄马拉松挑战,不鼓励模仿)
每天记录完成的番茄数,起起伏伏的数字带来了有弹性的信心,知道生产力可以被暂时压制,但假以时日,必定会回升起来。 每天把番茄数累加到总数上,建立了一种「进展叙事」。总数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提供了一种宝贵的确定感。
不光是跟时间化敌为友,跟困难任务也是化敌为友。因为各种任务都是累积番茄的材料。困难的任务,无非是需要更多的番茄,无非就是让我收获更多的番茄,最欢迎这种任务了,「快到碗里来!」 在我这里,番茄法扮演了多种角色:工作的习惯、拉回状态的好帮手、向前行动的轨道、抵御焦虑和悲观的盾牌、颠簸航船上的压舱石、时间山川上垦出的梯田.....
我也很好奇,这个方法会在你那里扮演什么角色。 我同样好奇,在累积500个番茄、1000 个番茄、5000个番茄以后,这样一个长期意图,会带你走向哪里,会让你收获一个怎样的自己。 我忍不住期待。
小贴士:
我们在做一件事时的状态,并不是匀速的,往往是一会快,一会慢,中间停一段时间,然后再开始。
当我们发现事情的进度无法和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完全保持一致时,就可能会责怪自己拖延。
但如果换一个视角,允许自己状态的波动,并且仔细去观察和感受这种波动的过程,拖延好像又不是拖延了。
不用着急给自己贴上拖延的标签,只是去看一看,自己做一件事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样的,就好了。
(来源于暂停实验室 高地清风老师分享)
我的记录
2024年1月20日
之前累积番茄:163(2024年1月1日开始)
今日待办事项:
①完成拖延营阅读材料及练习X
②读书XX
③走路XX④家务
⑤写读书笔记
累计番茄数量:163+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