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少
大学期间,对我思维影响最大的就是参加AIESEC,国际商学院学生联合会。
因为“趁年轻,不如去闯”这个口号,让我决定毕业之后义无反顾地选择去新加坡工作,虽然需要放弃很多东西,但是几乎没有犹豫,因为我坚信,年轻人应该去世界闯荡。
又因为“跳出舒适圈”这个口号,让我毅然决然辞去新加坡的工作,开启澳洲之旅。工作两年多,虽然身处国外,但是已经觉得进入了“舒适圈”,我觉得是时候要“跳出去”了。我依然坚信,随时审视自己身处的环境,学会及时跳出舒适圈,就能获得更多成长。
的确,在我未出校园之际,它给我带来了很多新鲜的观念,是我看到世界的窗口,也让我萌生了去闯的信念。
但是今天,我在旅途中,开始不断去想,到底什么是“舒适圈”?
舒适圈与地域无关
非常直接地,我们认为舒适圈是地域问题,我们畅想着“诗与远方”,改变必须要远走他乡才可以完成。
我问过很多人,为什么辞掉工作来这里?绝大多数的回答是,我厌倦了朝九晚五的麻木生活,我渴求获得改变。
我更是见过很多人,甚至几十年前就来了澳洲,却从来没出过唐人街,在自己的小小圈子里生活。
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生活就是生活,一旦少了刚开始的新鲜感,你就会努力把它变成一个舒适圈,把自己牢牢包围,拒绝出去。
舒适圈从来就和地域无关,没有决心改变的心态,走到哪里都一样。
舒适圈一定要跳出去吗
由于自己过分相信“跳出舒适圈”这句话,所以经常折腾自己。
换城市,换工作,换住所,换朋友圈……时间久了,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很冷清。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生活有哪些东西?我想,有最亲近的家人,有相伴一生的爱人,有温馨的家,有令自己沉浸其中的爱好,有良好的物质条件,有工作成就感。
“当你生活感觉到太舒服的时候,说明你需要改变了。”我现在开始质疑这句话。
生活地舒适幸福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而这种舒适的生活,并非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剧,躲在房间里玩游戏,而是包含上述那些幸福的因素。如果已经达到了幸福的感觉,为什么非要打破?
真正的“舒适圈”,是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情和美好,不需要跳出去。
真正要跳出的是“自我感觉良好圈”
因为盲目乐观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氛围里,才需要清醒地告诉自己,改变!
看不到世界的辽阔,反而把眼前的安逸当做自我成功,就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圈”。
不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山更比一山高,而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圈”。
畏缩着不敢挑战生活,挑战自我,把自己普通单调的生活当做是“淡泊名利”,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圈”。
当我们陷入这种无知却乐观的圈子,会把自己的生活狭隘化,限制了很多人生的可能性,应该及时跳出这个圈子!
温情地生活,决绝地改变
对自己狠一些,揭掉自我感觉良好的面具,露出隐藏在背后的不足,勇敢地决绝地跳出这种怪圈,而逼自己不断成长。
但,请对生活温情一些。
多和家人在一起,多给爱人一些关心,不要随意疏远那些对你重要地朋友,离开一座城市前保留对它的情感。享受生活的温暖,舒适,和幸福。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果断坚决,却温情的人,在自己亲手营造的舒适圈里,度过每一个平凡却温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