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记忆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作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我的记忆深处,端车节有着独特的色彩与味道。
记忆里的端午是香甜的。一个个飘香的粽子,变成了端午节的象征。年幼的我曾不止一次欣赏过奶奶、妈妈包粽子的盛况。用清水沥尽芦苇叶,在她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整装待发的帆船。妈妈将粽叶卷成漏斗状,奶奶则忙着为它们添加“燃料”——糯米,红枣与肉,再将它们一一扎紧“油箱”。待到明日,这群可爱的诱人的粽子精灵们,将会驾驶着它们风驰电擊的快船,用甜蜜的浪潮一遍又一遍地浸染着人们的心底。这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端午的味道。
记忆里的端午是祈福的。五彩线是家家常备的,每逢端午,孩子们的手腕上便多了一抹彩虹,寓意着平安健康。我家的五彩线全部由奶奶制作,奶奶对五彩线的制作步骤十分熟悉。她用布满皱纹但灵活精巧的双手将不同颜色的线编在一起,向她的孙子传递着来自长辈的祝福与关爱。直到节后的第一场雨来临时,孩童们才会解下彩绳,任凭它随雨水流走,这样可以带走疾病与灾祸。虽然有时我们觉得是封建迷信,但它实际上是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求祝愿,它时常安抚我们幼小的心灵。
记忆里的端午是放松的。许多文人志士们对于端午节,心中便有了一丝沉重感,因为这是伟大的屈原的纪念日。但对于当初的我来说,屈原仅仅是一个给我们带来三天小长假的诗人。那些年里,我们轻轻地放下沉甸甸的书包,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我已不再是一个情性物体,我已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自由。
端午节在我的记忆中,是那淡淡的粽香,是那温暖的五彩绳,是那快乐的三天假。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份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它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将永远地被留在记忆的最深处。
【作者心语】
我是来自康居路初级中学,人称“阳光开朗大男孩”的买字宸,我性格活泼开朗,爱好小提琴、跆拳道、朗诵,是一个集艺术、文化、运动于一身的全能玩家。我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充满活力和梦想,虽然同学们说我像一个幼儿园来的呆萌小孩,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