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四十,总觉得该活成 “定海神针” 的模样。日子过了大半,该见的风浪见过,该历的坎坷历过,心态早该磨得平和无波,连脾气都该像老茶般温吞。我也一直以为自己就是这样 —— 不再轻易为小事动容,更不会让情绪左右判断,活成了旁人眼里 “稳” 的代名词。可一场教学检查,却悄悄掀了底:原来我骨子里的那点 “较真”,从来没被岁月磨掉。
昨天跑了两所学校,全程参与教学常规检查,顺带观察了学校的日常管理。没想到的是,心底的小火苗在这个过程中被悄悄点燃。或许是从毕业起就待在大的学校,习惯了严谨规整的教学节奏,从未体验过其他学校所谓的 “轻松自在”;又或许是对 “教学” 这两个字太较真,见不得半点敷衍。我也不得不承认,每所学校有自己的运转逻辑,每个人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可道理归道理,情绪却忍不住跟着细节走。所以一路上我都在默念:要冷静,别太较真。
检查结束后,我们和学校逐一反馈结果,对着发现的问题讨论改进建议时,我才后知后觉地回想全程的自己:看到有老师没能好好把控课堂,学生在下面打闹分心时,会忍不住皱紧眉头;发现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听评课只是填填表格走个过场时,会不自觉提高声调;翻到学生作业上的批改敷衍潦草,甚至有错漏没标出时,胸口会一阵发闷;可每当察觉到情绪要冒尖时,又会下意识地攥攥手,把涌到嘴边的话先咽回去,试着让语气平和些…… 原来我根本不是自己以为的 “平和无波”,那些藏在 “沉稳” 面具下的在意、认真,会随着看到的细节起伏,让情绪明明白白地波动。
总以为自己早已看透世事、接纳所有,却忘了有些刻在骨子里的坚持,从来不会随年龄褪色。这场检查让我看到了自己以为早已消失的 “情绪棱角”—— 原来我还是会为不负责的教学行为生气,会为敷衍的工作态度激动。其实,往后倒也不必刻意追求 “无波无澜”,带着这份未改的初心,做好该做的事,接纳有情绪、有坚持的自己,才是这个年纪最踏实的活法。
毕竟,能为在意的事动心,总比麻木度日要鲜活得多。
其实人生哪有什么恒定的 “成熟模样”,年轻时的热烈是真,中年时的沉淀也是真,而藏在沉淀里的那点 “不妥协”,才是岁月给予的礼物。它让我们在看透生活的琐碎后,依然能为值得的事投入真心;在历经世事的打磨后,还能守住心底的那束光。这份 “会波动” 的情绪,不是成长的破绽,而是我们对人生依然有期待、对事业依然有热忱的证明——人过四十,不一定要活成毫无波澜的静水,做一汪有温度、有坚持的深潭,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