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看的书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效率很低,老是没时间看,到现在也只看了三分之一。不过圈妈说,书不必得读完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每看一句,都在寻求共振,真的有一个观点很触动我,就是读书笔记的一元论。作者说,读书笔记可以很简单,就是把所有有关于读书的东西,包括想看的书,想记住的话,读后的感想,未来想探知的知识都记到一个本子上,不用分区,不用归类,就按照时间顺序记下来就好,然后没事再翻看翻看,就会极大地增加读书的质量!
实际效果还不知道,因为还没开始操作,不过我心里很接受这样的读书笔记。我之前有好多本子,分门别类记着不同的内容,小常识、古典诗词、散乱的思维片段、无数个小说的开头、《哈利波特》的生单词……然后,他们都闲置了,有的都不知道在哪了,能找到的,也是各种只写了几页的本子,留在那里不再增加新内容,还不舍得记别的,就那么束之高阁了,里面记得是什么,也不记得了,因为也看不过来。
我还有一抽屉工作日记,都是窄窄的小本子,因为之前总是东奔西跑,背大本子太重了,那个时候还总跑银行,所以本子都是能夹住支票的,尺寸都差不多。这些本子记着我这些年的工作历程,所有需要记下来的东西都在这里,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记的,需要找以前的记录,我只要能想起大概时间就好,翻一翻就能找到。我的这种记录方法,就是一元论,所有的东西,都在这里,除了这里,别的地方都没有!所以,心很净,到现在,谁问我什么,我还能找到,不必杂乱无章地乱翻别处。
今天看了圈妈新更的公众号,《别问你是谁,你想成为谁》,不知为什么,我的思绪跟一元论串联在一起了。其实人生也可以按照一元论的方式走下去,当我们想成长的时候,不必过多地考虑自己还是别人的女儿、妻子、妈妈、朋友、同事,还有各种各样的压力,这样就等于把自己分配给了各个不同的本子,然后让自己疲惫不堪。有时,单纯地看待自己,我就是想变成更好的自己,那么就努力呗,想做的事,想见的人,想看的书,想去的地方,想发表的感想,按照时间的顺序向前走呗,有空再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能回想起的,一定都是属于自己非凡的经历。这也是人生积累的好方法,卸下包袱,单纯地向前走,前方纵有丘壑,就当不枉来人间走一遭了!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