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老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第四章——童心不泯
在这一章中,于老师讲了童心不泯的四个标志:
一、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他经常把报刊上读到的好故事读给学生听,或者推荐给他们看,把他遇到的新鲜事讲给学生听。因为有了好奇心,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感受美的价值所在。而人的良好情感,是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并丰富起来的。
二、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二就是孩子气。于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在他的教室里,常常表现的像个孩子。孩子气,实际上是一种亲和力,师生融为一体,教育才会变得简单、轻松、有效和幸福。
三、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教育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成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学生存在巨大的差异。教育的价值也刚好存在于此。我们的教学对象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于老师讲到我们教育的根本力量就是一个字:情。我们要用真情改变差生,起码让他们的品德发生变化。
四、童心未泯的标志之四——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可以忘记自己曾是孩子,到当老师的不可以忘记。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我们就会不遗余力地,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老师的脸上,不能只有严肃和庄重,也不能只有慈祥和和蔼,还要有些孩子气。
我们的眼睛从不只盯着“教书”二字。教育不是圈养,而是放牧,老师的心有多大,他的课堂就有多大,教师想的越深,他的课堂的内涵就越丰富。
对照本章内容,我做了以下的反思和对比,首先是好奇心方面,我感觉自己最近几年似乎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不敏感,有时候甚至变得有些冷漠。有时候自己就在想,这大概是一个人变老的前兆吧?今后需要我去继续追寻和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其次在孩子气方面,我似乎也是少了孩子气,多了一份暮气沉沉,这对于整天与学生打交道的职业来说,也是需要改变的。然后在理解和体谅学生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但是还要继续努力。最后在想学生之想,做学生之想做方面,我也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但是一些活动过后的总结和分析,我做的也不到位。
教无止境,在向于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想我理解的还很肤浅,今后需要我一边学习,一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