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篇之[听其言观其行]54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白话】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没有办法用来雕刻,废土砌成的墙壁没有办法涂得平滑,我对予有什么好责怪的呢?孔子又说,过去我对待别人,听到他的说法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到他的说法却要观看他的行为,我是看到宰予的例子才改变态度的。

孔子说:“过去我对待别人,听到他的说法就相信他的行为。”

可孔子与宰予相处后,对他以前“以言观人”的行为有了改观。认为听到后,还要去看行为上是否符合事实,也就是要“听其言观其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于是后来就有了“以言取人,失之宰予”的这种说法。

宰予口才特别好、列名在言语科。他说话又好听,孔子原以为他可以做得很好,结果他不太用功,偷懒,令他大失所望。

因此,严厉地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爱之深,责之切”、“恨铁不成钢”吧!看到宰予这么好的学生不上进,觉得实在是太可惜了、太心痛了。

所以,他这次把话说得很重,是希望宰予能记住老师的批评,及时改善,不要错失了自我实现价值的好机会。如果不能发挥他的优点,对社会有所贡献,就是自己和社会最大的损失了。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只会花言巧语,是缺少真诚的。

虽说口才好是优点,但如果你只是表面功夫做得好,内心缺少真诚,又不付诸行动,那么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好比一个人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但光说不做。虽订制了一大堆目标,但就是不行动,那你说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所以重点不在你怎么想、怎么说,而要看你有没有行动。


对于初入社会的我们来说,阅历不够,往往比较容易相信他人,别人说什么都信以为真。如果遇到像宰予这么好口才的人,恐怕就很容易上当了。

所以需要我们“听其言,观其行,辨真伪”。当我们听到一件事的时候,不要着急下定论,要看看这个人的言行是否一致,还要懂得思考分辨真假,再决定怎么去做。

不然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很容易就会掉入别人设置的陷阱。

当今社会的复杂,听到的、见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我们需要多学习,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分辨是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