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一点,怪不得贫穷总找你

这两年,最流行的词语可能就是“躺平”和“摆烂”啦!

躺平和摆烂是丧文化的行为方式。

所谓行为是思维的结果,思维决定行为。

这套逻辑的背后,是当前大家看不到未来希望和生活前景的行为反抗。

换一种角度上讲,很多人之所以失去奋斗的动力,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对生活和社会的想法和看法,羁绊了我们行动的步伐。

在《接下来的日子得靠本事吃饭》这篇文章评论里,有人写道:

“从来没有靠本事吃饭,会吹会拍马屁的比学习成绩好的混得好,家里有背景的比努力的混得好,会来事的比埋头苦干的混得好。”

也有人半开玩笑写道“靠脸蛋吃饭的有。”

不能说这不是一部分社会现实,也是一种吐槽,或者对社会不公的一种看法。

这种观点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观点,如果成为我们不愿意付出,不愿意付诸行动的借口或者思维,对我们的行为模式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种模式就是行而不得,反求他人,向外求。

社会都这样了,我干嘛还要改变?我干嘛还要付出?干嘛还要努力?

我又不会吹又不会拍马屁,又没有别人那么好的家庭背景,我又没有别人那么会来事,我又改变不了环境,改变不了社会,那就这样吧?直接躺平或者摆烂得了,至于其他事情要咋样就咋样。

这种消极的认知思维,造成消极的行为模式,就是直接躺平或者摆烂。

另一种模式就是行而不得,反求诸己,向内求。

我不会吹不会拍,是不是我的认知太消极了?是不是我的沟通能力和方式出问题了?

我学习成绩好,是不是其他方面做的不好?尤其是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别人家里背景比我好,是不是在其他方面比如能力等,也比我好?我只是看起来比他努力而已?

别人会来事,是不是更能解决问题?反而比埋头苦干的人做得更有效果?

如果我们行而不得,反求诸己之后,并寻求改变,扬长避短,向他人学习,改正自己的短处,会不会更好地让自己和他人、社会更自洽?

这种积极的认知思维,进而形成积极的行为方式,促使自己不仅满足于君子固穷的傲娇里,而是穷则思变。

“思”和“变”,就会让人想得美,做得更多。

1987年,任正非44岁,被别人骗光了公款,自己也失了业,妻子也跟自己离了婚,自己也背负了200多万的债务。在那时候,可是巨额债务。

如果他要是想:这都是别人的错,社会的错,妻子的错,公司的错。我被骗,又不是我的本心,我也是受害者,公司和妻子为什么这个时候离我而去?为什么不能原谅我?为什么不能与我同舟共济,共赴危难?

他如果让自己陷在这种思维情绪里,想得很多很多,让自己内耗在这个上面,如今谁会认识他?

他被生活逼到了墙角,生活的车轮推着他不得不向前走,他不得不被动的选择思变,干就完了。

才会有今天涅槃重生的任正非,才会有举世瞩目的华为。

想的太少,做的太多,是任正非发家致富,事业伟成的致胜法宝。

1987年,18岁读大一的雷军看了《硅谷之火》这本书,萌生了一生的梦想。

他在武大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想了很久。究竟要怎么实现梦想?

他想了一想,干脆别想了,先读好书。

他给自己定了第一个梦想:两年修完四年课程;

后来,他给自己定了第二个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

再后来,他给自己定了第三个梦想: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再再后来,他给自己定了更多的梦想:创立小米,做科技公司;

……

雷军绝对是一个高效的行动派,想好一件事情,就立马去做,而且是主动去做,不畏艰难险阻地去做;

两个人,最终都事业有成,成为有影响力的科技大佬。

他们一个是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推动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

另一个是被命运扼住咽喉,最终挣脱卡住脖子无形的命运之手,逆袭了命运。

正如雷军他自己所说,想都是问题,干才是答案。

正如任正非他自己所说,宿命是人知道差距后,而不努力去改变。

他们俩都是切切实实的行动派,想得美,想得少,做得多,才造就了他们非凡的事业和不平凡的人生。

现在,我们来讨论为什么贫穷总是找我,以及我这样的人?

我想:最根本的就是我是一个想得多,做得少,而极度内耗的人。

在文中我经常提到我是自卑、充满悲剧色彩的loser。

人到中年,无论是情感还是工作。

我之前提到自2018年以来的五年,我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不足三个月。

其他的时间不是在面试,就在在面试的路上。

每年面试一两百家公司,几乎面试都没有通过,通过了,入职了几乎通过不了试用期,就被裁掉了。

我几乎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耗尽了我所有心血,整晚失眠,内耗得很。

内心一直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小人告诉你,你已经被职场淘汰了,总不能你找不到工作,都是因为伯乐不会识人用人?另一个小人告诉你,再坚持坚持,一定会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一定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就这么纠结着,拧巴着。

面试久了,自己的内心就慢慢麻木了!

后来的面试就机械性的去完成任务,面不面试上都无所谓,爱咋地咋地。甚至发展到很多面试都懒得去。

在这期间,我想过转行,想过创业,想过成为自由职业者,成为一名自媒体创作者,或者县城里的小店主。

可是一边在想,一边在否定。内心两个小人在不断的打架。一个小人告诉你去吧,去努力尝试吧,说不定成功了!一个小人告诉你,别去了,你不行的,你看看,大环境又不好,一旦输了,倾家荡产,永不翻身,你输得起吗?

一直内耗,一直想,想得多,就继续内耗;想得美,自己想到成功了,就像阿Q一样,笑着笑着就醒了。然后,就一直不敢行动,一直懒得去做。

马云说,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我就是这样的一种人,所以,想得多,走得少,贫穷总是来找我,因此,一直穷的很稳定。

如果,我能雷军一样,想好了,干就完了。说不定我现在也许不会这么落魄!这么穷困潦倒!

我想,也许我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如果被逼得无路可走,我会不会像任正非一样,置于死地而后生?

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雷军一样,主动出击,主动去做,主动去付出,日拱一卒,遇水架桥,一个个去解决行动中的每一个个问题?

说不定成功呢!

在这个追梦的行动中,会使你更快地成长,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同样,失败了,复盘总结,也会倒逼着你去成长。

躺平是不能躺的,摆烂也是不能摆的。

年纪轻轻,这么丧,怎么行?

行动!

付出!

付诸行动!

唯有行动,才是解决躺平、摆烂的灵丹妙药。

只有干掉灵魂深处的魔鬼,荡涤灵魂,才能摆脱丧文化的侵袭。

只有少想多做,事情就干成了一半。

只有行动起来,佛挡杀佛,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凯文.凯利在最新的演讲中说道:“凡事先做起来,困惑就少了一大半。”

这或许是各行业大佬的共识,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我们不要迷恋君子固穷,而要穷则思变。

只有想得少,想得美,做得多,这样,贫穷才会远离你,富有才会找上门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