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第十六①-2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我们上一集讲到,看护不力是谁的责任呢?猛虎出了笼子,宝贵的东西在匣子当中有所损坏,这难道是它本身的错吗?这是看护者的责任。
冉有听到这里不太服气,讲了一段话。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冉有说,今天颛臾这个国家,这个地方。固,指的是城墙坚固。费,是一个地名,是季氏的私邑,他自己的封地。冉有说出了理由,为什么一定要攻打颛臾呢?因为他城墙坚固。这里的固再延伸出来不仅是城墙坚固。比如说经济、政权、人心都称之为固。他城墙也坚固,这个小的国家也团结,政权也稳定很稳固。不光稳固,而且他离季氏的私邑很近。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如果今天不去攻打,后世一定会给子孙带来很多的麻烦。
这是他的理由,这个理由可能是冉有所讲,同时冉有从哪里听到的呢?季氏所讲。季氏要想攻打颛臾,他会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和理由,不会直接讲我就是想占有他,我想霸占这个地方。所以找出来一个理由,因为他离我的私邑太近,并且又如此地稳固,我要不去攻打他,将来必为我的子孙带来忧患和危险,所以我要攻打他。我们听上去这个理由似乎合情合理,我也是为了消除隐患,无奈之举。冉有就对孔夫子讲了这样一番话。
我们看孔夫子是如何讲的。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第三次直呼其名。君子疾,疾是指的厌恶。夫,是助词。没有讲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欲望,所以叫夫舍曰欲之。他舍掉了自己想要真正想做这件事情的理由和欲望。而必为之辞,一定找其他的理由和借口。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孔夫子说,求!君子很讨厌、很厌恶,你没有说出真正的想法和你自己的欲望,找一个其他的理由来敷衍、搪塞。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看看在生活当中是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情,他不会直接讲自己的欲望,不会直接讲自己真正的目的,找一个其他的理由和借口来说明这件事情。比如说文中的季氏和冉有,你真正的目的就是你自己的私欲,你想要去攻打颛臾这个国家据为己有,而你找了一个另外的理由。说他坚固、稳固,离我的私邑太近,将来会给我的子孙带来忧患。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我也听说过,有国就是诸侯,有家就是卿大夫。我听说一件事情,有国和有家之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是两句我们经常听到的名言,我们看看这句话。寡,就是少。一个人不担忧少,而担忧分配的不平均,分配的不合理。
我们先举在一个企业当中的例子。说一个企业我现在可以盈利少,这个没有关系。但是更加忧患的,该是分配的不够平均,一旦分配的不够平均,就要出问题,出现了不稳定因素。这个均要合情要合理,要公正不偏私,我们讲平均分配。平均分配不是简单的从数量上,和从一定的规则上平均分配的。这里面还要合乎理还要合乎情。
何为合理?举个例子,多劳者多得,对这个企业贡献价值更大的,理应多分配,这个称为平均,贡献小的自然就要少分配,这是合理。除了合理以外还要合情,比如说哪些人来的时间更久,这是情。除了这个均以外,还要去照顾弱者,这个也是均的范畴之内的。比如说国家的扶贫,就是在平均,好的要去帮助贫困的,平均分配以后就没有了贫。所以不患寡而患不均,更加担忧的应该是分配的不够合理,没有去照顾那些弱者,这个是有问题的。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什么叫均?比如说大家一起出行一起爬山,首先你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身体更强壮的人要帮助那些弱者,这个也叫做均。我们可以帮他负重,可以去给他一些鼓励,可以去给他一些等待,这个就是照拂弱者。
在一个学校当中也是一样的。自己学习好你自然成绩就好,可是除了他自己个人的努力之外,我们还要去照顾那些差等生。他学习的不太好,我们要多给他一些帮助和鼓励,这也是均。所以均包含了公正无私,这里的公正无私讲了没有私情、没有私欲。不是因为你自己喜欢某一个人就对他偏私,而是他表现得好,他成长得快,他的贡献价值更大,你对他好一些这叫理所当然。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要去关注那些弱者。你关注弱者这个时候也不是私情,他是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让它合情合理。
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贫穷、贫困。不用去担忧贫困,但是更应该担忧的是不安。不安就是不稳定。比如说在一个企业当中也是一样的,说企业短期内有困境,这个并不可怕,企业没有那么多的盈利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安。比如说人心不安,看不到未来,没有前景;比如说不再盈利的情况下,事情变得越来越多;比如说会给员工提更多的要求;比如说会有更多的苛责,这个时候就会有动荡,一旦动荡不安定的因素就产生了。
我们再来看家庭中的例子,比如说夫妻两个人。贫困并不可怕,说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物质条件,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物质生活也不太好,这个不可怕,也不值得担忧。值得担忧的是不安,比如说家里的事情有很多,就开始动荡。生活条件不好,比如说我们自己还不去努力,然后对对方还有更多的要求和苛责,这个时候你看人心就开始不安。我看不到未来,我选择跟他在一起生活真的是正确的吗?
可是如果条件虽然不好,但是积极向上,他是努力的,是可以让别人心安的,所以一点都不可怕。无论在一个家庭当中,一个企业当中,一个团队还是一个国家,少和贫穷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富有了之后,或者说现在少的情况下分配的不平均、不合情、不合理,而且是动荡不安的,就容易出问题了。
这里孔夫子说了,有国有家者,就说明要不然是一个诸侯国,要不然是一个卿大夫,他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封邑,有自己的诸侯国。少不可怕,贫穷不可怕,我们要合理平均分配,要公正无私,同时要稳定的是人心。不要出现动荡不安,这个时候不用去担心任何事情。
盖均无贫。盖,是总结性的,大概做到这个样子。平均以后就没有了贫困,没有了贫穷。比如说我们在一个团队当中,能者多劳,这是合理的分配。合理的分配以后再去照顾一下那些弱者,这个时候没有贫困的情况。就像我们现在的国家的政策,也如此。能者多劳,你自己有本事的可以多赚一些钱,可以有好的工作,可以有好的学历。在这个基础之上,国家还要讲情、精准扶贫,去帮助那些贫困之人,这个就是在均。均无贫,这个时候自然就没有贫困的,他可以过上自己温饱的生活。
和无寡。和是和谐。当人们互相是和谐的,就自然开始寡。什么寡呢?这里指很多事情,比如说烦恼也会变少;比如说不和谐因素也会变少;比如说任何人之间的矛盾争执,也就会变少。
有一句话可以很好的诠释这三个字,家和万事兴。在一个家庭当中,如果是和谐的万事自然兴盛,矛盾就会变少。如果一个家庭不和谐,矛盾就会变的越来越多,就会导致其他的事情变得越来越不好,也就是这里的寡。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同样如此。如果大家是和谐的状态,积极向上的状态,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寡。比如说贫困会变少,烦恼会变少,矛盾会变少,内部的争斗会变少。所以和谐就可以让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变得更少。
安无倾。和谐的状态,自然人心就是安定的,安定就不会倾覆,不会倾危,没有危险的意思。如果人心不安就会出现很多的危险,我们同样来举例子,比如说在一个家庭当中,有人的心是不安的,他没有安全感,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危机。比如说情感危机、家庭危机、经济危机都会出现。
在一个团队中也是一样的,如果整个团队当中的人心不安,他不踏实总觉得没有未来,看不到希望,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危险,是会倾覆的。有国有家者,这里有提到了国,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如果人心不安定,他总是觉得有危险,总是觉得生活在这个国家并不幸福,就会出现危险了。
我们去读历史很容易看清楚这个规律,一个朝代将要灭亡都是因为人心不安定,生活的不幸福,总是担心有杀身之祸,或者皇帝君王施暴政,这个时候他就不安定。不安定,人民就会起义,所以就会出现倾覆的危险。
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儒家文化讲安定,讲和谐,讲团结,讲幸福,讲仁德,讲担当。这些文化可以促进一个民族的团结,一个国家的团结,一个公司的团结,一个家庭的团结。如果失去了和,失去了安,如此就会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自古以来讲,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安定的、和谐的,可以幸福生活的,天下就可以稳定。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夫子非常反对季氏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你做这样的事情,只会让人心不安,失和,这个时候一定会出现倾覆倾倒的危险。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最厌恶的事情,没有说自己真正想说的话,自己的欲望,另外找了一个其他的理由。而且这里孔夫子用了一个「必」字,一定会找其他的理由。我们来思考一下,生活当中是不是这样的。
先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一个想要做一件事情,一定会另外找一个理由和借口。比如说季氏,我就想攻打他,最后就找了一个其他的理由。那生活当中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每天在外面应酬,回家怎么讲,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吗?我还不是为了工作更好一点,为了让你们生活更富足一点吗?我有什么办法?你以为我愿意的吗?不是这样,因为他还有自己的欲望在,他还喜欢应酬这件事情,他还喜欢吃吃喝喝,所以他一定会找一个另外的理由个借口。
再举第二个例子,一个人不想做一件事情,也会去找借口和理由。比如说我不想去工作,一定可以找出一个理由和借口。比如说我今天不想去上班了,或者我今天上班迟到了,我不会说我起来晚了。我就会讲路上堵车,今天我前面过了两个车,我看他挺急的,就让了他一下,我今天到公司的楼下没有找到合适的车位,所以停的比较远,就晚了两分钟。其实核心原因就一个,不就是你起晚了吗,如果你早走几分钟就没有这件事情的发生。但是人通常不会这样讲话,不会说出那个真正的理由,一定找一个其他的借口。以此思维我们可以去看了,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是在找理由和借口,没有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有的员工来找领导,说领导我们最近工资是不是涨涨啊,为什么呢?因为同事某某都跟我说了这个问题,他们都觉得工资都点低了。其实你一听就知道了,实则是他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并不会直接说,他找了另外的理由个借口来说明这件事情。
再比如说,同事之间,或者朋友之间,会如何交流。他跟他讲,你要注意啊?你身上有一个问题,由来己久了。这可不是我说的,好多人都跟我讲过了。你一听就知道了,实则他最想跟你说这番话,但是这个时候他一定找一个另外的借口个理由,说是因为其他人说的,只不过想证明自己说的是有道理的,自己说的是正确的,并且把自己摘出在外,跟我可没有什么关系,这是别人说的,我只是给你转述。
所以生活当中,我们就要学习这种智慧了你要去看清楚,他为什么要表达这段话,他说这段话的意图是什么。你去看他真正的含义,不要被他找的借口和理由所迷惑,他也一定会找个借口和理由为自己开脱。
比如说冉有,他说了一番话看似好像有道理啊,说你不攻打他,他离季氏的私邑那么近,那将来子孙不就有忧患吗?如果是一个智者,一眼就看出来他说的是错误的,这只是他自己的说辞,为自己找的理由和借口。
比如说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你可以明显的发现这个问题。比如说孩子不愿意吃一个东西,不愿意写一个作业,他一定找理由为自己开脱。他所找的理由和说辞都不是真实的,可是你一下就看到事情的本质,直接讲给他,他看你说到了他的内心深处,你讲的是正确的,他就不再开脱了。因为明知道开脱没有意义,他讲不明白,搪塞不过去。这里这种智慧是需要我们不停地从《论语》当中去提炼的这种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