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清 焦点解决网络中15期 坚持分享第186天 2019.10.16
周三下午进行集体教研活动,第三节由组内一名老师做公开课,第四节全组成员进行评课和研讨。这次学校又有新的举措,抽三名班上的学生与老师们一起评课。
今天的英语公开课由一名年轻的英语老师来讲,作课老师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授课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整节课基本上都是老师不停地讲,学生很少回应,课堂气氛沉闷,老师们听得索然无味。
到第四节评课研讨环节,备课组长组织老师们评课,一位相对有经验的组长,发挥语言特长,以专家的口吻指出一系列的不足,并提出建议,这节课该如何如何上。接着让三名学生代表谈对这节课的感受,并鼓励学生大胆指出授课老师的不足。我偶尔瞟下做公开课的老师,那位老师一直低垂着头,面露难色。最后备课组长因要参加另一会议事先告退,其他老师解散时,那位作课老师无不见了踪影。
教研活动结束后,我在思考:这样的评课方式效果好吗?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进步和成长吗?有利于组内人际关系的和谐吗?
假如能用焦点来评课,那又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首先,关注正向面,看到作课老师做到了什么,哪些做得比较好,是如何做到的?让作课老师能看到自己做的好的方面,从而产生力量,积极去面对自己的教学。
接着,关注现在和未来,明确授课现状,聚焦于未来,明确做公开课和评课的目的是促进老师们教学水平的提高,使老师们有产生转变的更大的动力,从而更有信心和力量。
再者,关注解决,共同探讨如何上好这节课,哪些环节能如何更好地处理,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如何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而不是一味地找缺点查原因:这节课有哪些不足?为什么上成这样?不是一棒把人打死,而是以有效的方式帮助其成长。
还有,关注成功经验,探讨一下例外,作课老师有没有哪次讲课相对比较成功的?哪是什么样的情形?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是如何做到的?这节课某个环节也那样处理会有什么不同?还可利用哪些成功经验,优势和资源去做好一节课?做到这些会有什么不同?
最后,关注一小步的行动。明确了如何做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开启一小步的尝试,在不断地实践中进步,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更有动为去完善自己的教学,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多尊重,多看见,多欣赏,多鼓励,多肯定,;少批评,少指责,少埋怨,少评判,少建议。独行快,众行远;抱团成长,小步精进。这也适合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祝我们能更开心地工作,更愉快地生活。
坚持读书打卡25天 《建构解决之道》110~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