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张向阳,今天学习阳虚体质。我们所说的阳虚体质,指的就是由于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形寒肢冷等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炎炎夏日,别人穿着短衣短裙,吹空调喝冷饮,而他们却浑身发冷,穿着厚厚的衣服还不觉得暖和,一吹空调就拉肚子。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就是阳虚了。阳虚有一种重要表现在消化系统,比如脾胃虚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差了,这样我们吃了东西以后就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里的营养物质,更不能供应到全身各个脏腑。吸收消化不了了,就发生泄泻了。机体阳气虚了,就没有能量推动水液的运行,这些水液在体内滞留会引起水肿。
阳虚体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表现为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易乏力困倦,肌肉多松软不实,面色㿠白,舌淡胖嫩,脉沉迟。免疫功能低下,就是抵抗力低,平时容易感冒,别人感冒几天就好了,但阳虚体质的人感冒十天半月都不好。而且,阳虚体质产热不足,会引起血管收缩,循环受阻,大脑长期供血不足,易导致脑功能减退;阳虚体质会使生殖系统功能减退。容易适应温暖的气候,但对寒凉气候适应不利,所以我们称其“耐夏不耐冬”。由于此体质阳气不足,无力温煦,卫外功能也较差,因此容易感受风、寒、湿邪的侵袭。阳气不足则温化水液的能力较差,机体摄入的水液以及外界的湿邪都容易存留于机体,而出现痰饮、肿胀、泄泻等病证,感受邪气也容易寒化。这种体质人易兼夹气虚、痰湿、血瘀、阴虚等体质。
阳气对于人体来讲有多么重要呢?
《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讲的意思就是,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同样道理,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发挥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侵入。
《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还谈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靠的就是阳气。以发挥这一功能为主的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所以阳气为一身之根本,养阳也是养生保健的根本。
为什么会阳气不足?
一、有一部分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比如父母年老体衰,到了晚年才得子,或者是由于母亲怀孕的时候调养不当,所以导致阳气不足了;还有什么情况会造成阳气不足呢?比如后天失调,孩子生下来以后喂养不当,导致营养缺乏。还有就是中年以后,因为家庭、工作奔波劳累、不注意休息,影响了脏腑的功能。同时,房事不节,房事过于频繁,到年老以后慢慢地就伤及到肾气,所以阳虚了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
二、“年轻时人找病,年纪大了病找人”这句话大家都听说过,可是很多人不知其所以然。事实上,除了少部分人属于先天阳气不足,大部分人的阳虚都是后天造成的,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累积所致。饮食方面,如冰激凌、冰镇饮料、冰镇西瓜等没有节制的摄入,寒冷入肚,直接降低我们胃的温度,寒属阴,阴盛伤阳,导致脾阳虚,出现面色萎黄,肌肉不实,口唇淡白,大便溏泄等阳虚症状。
阳虚体质
[定义]由于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成因]先天不足,或病后阳亏。如家族中均有虚寒表现,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平素偏嗜寒凉损伤阳气,或久病阳亏,或年老阳衰等。
[体质特征]
形体特征: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壮。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舌润,脉象沉迟而弱。
其他表现: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平素不耐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