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东汉时代鲁国人。从小具有奇才,博学而聪明,四岁时,便晓得将大的梨让给哥哥们吃,在宗族中闻名一时。十岁那年,有一次他跟随父亲到京城洛阳去,他听说当时的洛阳太守李膺(ying)在士林中有很高的名望,登门拜见的人中,只有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声誉的人或者亲戚,他们才肯通报。
孔融十分好奇,他未经父亲的同意,便大胆地来到太守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请你进去通报一声。”李太守接见了他,便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非常从容地回答说:“我的祖先孔老夫子,曾经向您家的祖先老子(李耳)请教过礼节的问题,他们有师友的交情,因此,我和您不就是世交了吗?”
这时,李太守和家中的宾客见孔融小小年纪却能对答如流,都暗暗称奇。但是太中大夫陈韪(wei)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liao)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未必很有才华。聪明的孔融立刻反驳说:“我想陈大夫一定是‘小时了了’吧!”陈韪听了,十分局促不安。
寓意启示
这则故事出于《世说新语·言语》。“了了”,聪慧的样子。“小时了了”,是说从小就很聪明,但下文还有一句“大未必佳”,因此,这句成语表面看来虽然是赞扬的话,但却隐含着“他日未必有所成就”的意思。我们在用它时可要小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哦。
宋代的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便是从“小时了了”引申出的一则寓言。故事中说有个神童叫方仲永,小时候极有天赋,五岁便会作诗,而且文理可观。父亲贪图小利,带着孩子四处表演他的天才,而不让他学习,结果长大后,这孩子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天赋固然可贵,如果不能下功夫用天赋去做有价值的事情,就会白白荒废掉天赋,被“捧杀”的孩子,实在是可惜、可叹!
例句应用
①《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小时了了大时佳,五岁孩童已足夸。计缚剧盗如反掌,直教天子送还家。”
②孩子们,忘掉别人给你贴上的那些成绩优异、考级成功之类的签,多想想如何享受并且精进学业和技艺,“小时了了”,足以为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