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勤奋与自卑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多种多样,其中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所提出的终身发展论是经典理论之一。

埃里克森提出:个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要经过八个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成了该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反之则会形成消极的品质。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

这一阶段儿童有要吃,要抱,要睡,要有人哄等需求,若是满足了,会对周围的人和世界产生信任感,未被满足则易产生不信任感,会对后期的各个发展阶段产生影响。

2. 自主对羞耻和疑虑(1~3岁)

这阶段儿童喜欢开始独立探索周围的世界,喜欢用“我来”“我不”等词语。这阶段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若是限制太多,批评过多,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羞耻和怀疑。

3. 主动对内疚(3~6岁)

这阶段儿童在语言和行动上更广泛探索,主动性增强,若家长过多要求孩子自我控制,就会产生内疚感。

4. 勤奋对自卑(6-11岁)

这一阶段的小孩开始进入学校,为了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与他人共处,儿童必须付出勤奋努力。若是在家庭,学校以及与同伴相处时消极经历较多,就会让他们产生无能感,产生自卑。

5. 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青春期)

同一感是关于我是谁,在社会人占什么地位,未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等。若是怀疑过去,对未来迷茫,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难以统一,就会产生同一感危机。若进入青春期之前有较强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和勤奋感,就容易形成同一感。

6. 亲密与孤独(成年早期)

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7. 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

这一阶段任务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8. 自我整合对绝望(成年晚期)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对自己失望和厌恶。

精神分析论认为早期的经历会对人格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是终身影响,因此爸爸妈妈要协助小朋友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018.6.1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对生活的期望大于生活的实际是非常糟糕的体验。 上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接通对方直接喊出我的名字,因为是个陌...
    罗小宸阅读 364评论 1 0
  • 紫霞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数年来,这里一树一景犹如往昔,任岁月流转,不曾变易。只是花开了又谢,论剑台的松树平添一...
    痛饮浮生阅读 911评论 0 1
  • 也不知道是何时开始退工单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一个体制僵硬的国度横飞色舞。这不,某些同志因为迁移户口或办理社保手续等...
    自在牛阅读 397评论 0 0
  • 看村上的短篇总是撩人情思。一年前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几乎想要逃离的城市,现在竟会变得如此熟悉,一切都这么不可思议。在这...
    南南去阅读 17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