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让我们回到了民国时期的国文课堂,跟着书里的王先生一起,来上国文课。
简书的小伙伴们,想必很多是内容创作者吧,那么,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对和内容有关的主题定会比较敏感,我就是看到相关的话题,总想拿过来第一时间阅读,看看人家怎么说。
《文心》里的这样一篇,是写于90多年前的故事,名字是“题目与内容”
王先生来教学生如何写作文!
“星期六的第一堂是国文课的作文。许多同学来到学校。这还是第一次作文,大家怀着“试一试”的好奇心,预备着纸笔,等候王仰之先生出题目。
也记不清楚小时候是不是有上过作文课了,但是好像也没有针对写作在课堂上有过专门的学习。
文中先是一段场景描述,“天气非常好。阳光从窗外的柳条间射进来,在沿窗的桌子上、地板上、同学的肩背上印着琐碎的光影。王先生新修面颊,穿着一件洗得很干净的旧绸长衫,斜受着外光站在讲台上,望着他就更亲切地感到新秋的爽气。”
“诸君且放下手里的笔,”王先生开头说,“这是第一次作文。
关于作文,我要和你们谈几句话。现在我问:在怎样的情形之下,我们才提起笔来作文呢?”
接下来,王先生提了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话题:“写作用来干什么?”
这里停一停,你会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
再来看看书中的学生们是怎么回答的:
“要和别地的亲友通消息,我们就写信,写信便是作文。”一个学生回答。
“有一种意见,要让大众知晓,我们就把它写成文字,这比一个一个去告诉他们便当得多。”
“经历了一件事情,看到了一些东西,要把它记录下来,我们就动手作文。”
“有时我们心里欢喜,有时我们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笔来写几句;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却似乎减淡了。有一回,我看见亲手种的蔷薇开了花,高兴得很,就写一篇《新开的蔷薇》;再到院子里去看花,觉得格外有味。又有一回,我的姊姊害了病,看她翻来覆去不舒服,我很难过,就写一篇《姊姊病了》;写完之后,心里仿佛觉得松爽了一点。”
看到这里,感觉到这位同学真是相当学霸了,把自己对于作文为何而作说得如此头头是道。我要是当场回答,可能还真表述不出这般得有理有据。
果然,
王先生望着最后说话的一个学生的脸,眼角里露出欣慰的光,他点头说:“你们说的都不错。在这些情形之下,我们就得提起笔来作文。这样看来,作文是无所谓的玩意儿吗?”
“不是。”全级学生差不多齐声回答。
“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吗?”
“也不是。”
“那么是什么?”王先生把声音提高一点,眼光摄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
“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朱志青的口齿很清朗,引得许多同学都对他看。
王先生恐怕有一些学生不很明白朱志青的话,解释道:“他说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
乐华等王先生说罢,就吐露他留住在唇边的答语道:“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犹如读书、学算一样。”
王先生满意地说:“志青和乐华都认识得很确当。诸君作文,须永远记着他们的话。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原来,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停顿了一会儿,王先生继续说:“那么,在并没有实际需要的时候,教大家提起笔来作文,像今天这样,课程表上规定着作文,不是很不自然的可笑的事情吗?”
“这就叫作练习呀。”大文用提醒的声口说。
“不错。要教诸君练习,只好规定一个日期,按期作文。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并不是作文这件事情必须出于被动,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干的。到某一个时期,诸君的习惯已经养成,大家把作文这件事情混合入自己的生活里头,有实际需要的时候能够自由应付,这个不得已的办法就达到了它的目标了。”
所以,命题作文是在帮助大家养成作文的习惯,也就是培养出写作的习惯。
王先生说到这里,回转身去,拿起粉笔来在黑板上写字。许多学生以为这是出题目了,都耸起身子来看。不料他只写了“内容”两个字,便把粉笔放下,又对大家谈话了。
“我们把所要写的东西叫作‘内容’,把标举全篇的名称叫作‘题目’,依自然的顺序,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例如,看见了新开的蔷薇,心里有好多欢喜的情意要写出来,才想起《新开的蔷薇》这个题目;看见了姊姊害病,心里有好多愁苦要想发泄,才想起《姊姊病了》这个题目。但是,在练习作文的当儿,却先有题目。诸君看到了题目,然后去搜集内容。这岂非又是颠倒的事情吗?”
全堂学生都不响,只从似乎微微点头的状态中表示出“不错,的确是颠倒的事情”的回答。
“颠倒诚然颠倒,”王先生接下去说,“只要练习的人能够明白,也就没有害处。
看到这里,我回想起,小时候语文考试里写的作文,作文竞赛里写的作文,都是命题作文。
“练习的人应该知道作文不是遇见了题目,随便花言巧语写几句,就算对付过去了的事情。更应该知道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题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便于称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关系。这些见解很关重要。懂得这些,作文才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不懂得这些,作文终于是玩意儿、文字把戏罢了。从前有人闲得没事做,取一个题目叫作《太阳晒屁股赋》……”
这段话其实就是对内容重要性的表达,你是对某个话题有感而发了,想要表达出来,内容是基石,大纲你得先列好,标题可以是成文之后再起出来的。
接着王先生还说了在当年,很多学校的老师出题目,不考虑学生实际水平的做法,
“来教人练习作文,用的就是类乎游戏的方法,诸君恐怕不大知道吧?才看了几页历史书,就教他作《秦始皇论》《汉高祖论》;还没有明白一乡一村的社会组织,却教他作《救国的方针》《富强的根源》。”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探讨一番,毕竟现在查找文献资料,比过去要便利太多了。如果给你个主题叫作:《论鲁迅的左倾主义的独立精神》,让你来写,如果你不了解鲁迅,也没有接触过相关的内容,肯定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但是,这也是突破自己舒适区,去学习和了解新领域的机会,有很多命题可以为你打开新的认知世界的大门,如果只是固守自己的一个小领域,不愿意拓展视野,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会逐渐封闭固化。所以,查文献、看领域内学者的相关言论,之后再产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内容,从自己的已有知识的角度,结合拓展出的素材,成一篇带着自己观点的文章。如果能写得很有新意,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时代的特征,也不失为一篇独到的好文呢!
所以,内容是基础,是你的有感而发,它们基于你的认知,最后再起一个匹配的题目即可。但是,也不要放弃通过命的那些你不熟悉的领域的题目,来进一步扩大自己认知边界的机会。
毕竟,都是在训练写作能力,就像是王先生说的那样:
“只要练习的人能够明白,也就没有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