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个认识二十多年的同学打电话给我,口气不是很好。大致意思是责怪好几次发微信给我,
我要嘛回得很晚,要嘛就直接没消息。他为此很是不爽。
我深刻反思检讨了一下自己,发现他发信息给我的时候刚好都不上班,因此经常没带手机在身上,就出现了前面那种情况。
细想了一下,发现好像我们现在几乎全部的社交都通过微信来完成,连日常工作都“不幸沦陷”。作为一个现阶段对微信不怎么感兴趣几乎不发朋友圈的人,有时候确实有点深恶痛绝之感,但却又无可奈何。
毫无疑问,自问世以来,微信由于快捷方便及功能强大,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横扫QQ、微博、博客等社交软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便利。一时之间,大有无人不微信之势。
眼下微信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有什么事,微信发个信息,嫌打字太麻烦?没关系,语音发送功能给你准备好了。而且还能语言、文字互相转换。转账、发红包的功能,更是直接把去自动柜员机或者银行的事都给省了。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任何事物都是辩证发展的。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睡觉前最后放下的一定是手机,每天睁开眼首先摸的也是手机;等电梯的时候没事做,手机拿出来飞快地滑动,打开朋友圈,看到有个小红点,好激动,迫不及待地点进去,看是不是谁又点赞了。走路的时候,忍不住拿起手机,朋友圈拿起来看一下,老张家的娃都这么大了;小王买气化妆品了……赶紧点个赞。于是,时间在指尖飞快地流逝,一天过去了,除了手指的速度越来越快,好像什么都没变化。自己虽然多次想摆脱这种状态,无奈到目前为止还是会忍不住“犯戒”。总是有这样的状态:没事情做,打开微信划两下,好像就是比较舒服一点。
所以,有人说要戒掉朋友圈,不想被“绑架”,却又做不到。然而,我们真的戒不掉朋友圈吗?或者我们需要戒掉朋友圈吗?其实戒掉朋友圈大可不必,相信也很少人能做到。真不喜欢微信的话,无非就是加强自己的意志力,该使用时就使用,无须使用时不要沉溺其中就可以。这才是正确的使用之道。毕竟,君子役物,而非役于物。
其实,朋友圈就是个小型的交际平台,各路人马都有自己的使用原则和喜好。如有不同,无非就是点赞数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和活跃程度的不同以及目的的不同,当然收获也肯定各有不同。
所以,朋友圈,觉得好玩的,能接受的自然继续使用;不能接受的或者觉得没意思的自可果断地断舍离,只要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无须太过较真。
归根结底,朋友圈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家通过这一平台,展示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也好;发表感悟发发牢骚也好;甚至是做微商等等。微信的巨大好处无法否定。关键只是看个人如何处理罢了。
武侠剧里面经常会说,一把绝世神兵或者一本武学秘笈如果在好人的手里就会是斩妖除魔的利器,反之就会贻害苍生后患无穷。说的是兵器本身并无好坏,是好是坏,完全视乎人们如何使用。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微信亦不例外。
控制不好的,深陷其中,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在朋友圈里,只要看到小红点就兴奋不已,反之则怅然若失,什么都提不起劲。
利用得好的,微信完全可以成为学习、交友的好平台,拓宽知识面和人际关系,甚至可以做生意赚外快。
关于点赞,每个人的想法也都不同。有的说,因为大家都在赞,我不赞好像很说不过去;有的说,没什么特别就是随手一点,反正不费吹灰之力;也有的说,点不点赞要看我的心情还有对方是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也有的人由于添加的好友和微信群太多,对每天看到一大堆信息感到无语甚至愤怒。感觉无语很正常,愤怒则大可不必。其实,发不发朋友圈,点不点赞,甚至是屏蔽与否,都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个小小的朋友圈其实有时候也体现了人生百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处事原则,不必纠结于这个人怎么一天到晚发朋友圈,那个人在我朋友圈里开店,也不交一下店租;怎么有的人不管别人发什么就秒赞、秒回,真是闲啊;有的人却是几个月都不更新一次,从来都是潜水,也不怕被溺死。同理,既然自己可以选择不发朋友圈,那别人当然可以选择狂发朋友圈,什么都发,各种发。只是喜好不同而已,。
所有这些,无非就是生活状态、生活习惯和处世哲学与原则的不同。做好自己,无须看别人不顺眼;做好自己,也无须怕别人看不顺眼。世界之大,求同存异,努力做到认真开心过活,唯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