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看了《掌控习惯》这本书,“微习惯的惊人力量”也是这本书第一章的标题。
在未看这本书之前,我已有的认知是:好习惯成就人生,坏习惯破坏人生;习惯虽然养成很难,但是一旦养成就很容易了;习惯养成的过程很痛苦,所以才需要外在的力量推动,等等。
看完这本书,我对“习惯”这一概念有了重新思考和认知。
作者詹姆斯·克利尔说:“人们很容易高估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进行微小改进的价值。”
这是什么意思呢?
通常我们进行某种决定,或制定某种目标,都是信心满满、且信誓旦旦的。
因为经过老师的启迪,看到别人的成果,也写下大胆的梦想目标,于是开始践行。
但是当我们开始行动时,一天两天感觉不到有什么改变,于是开始有点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但看到其他同学的坚持,就想再坚持一段吧。
这时又坚持一段之后,你依然没有等到即刻改变的高光时刻,这时有的同学就放弃了,而有的同学因为懂得这叫临界低谷区、也叫潜能蓄积期,于是又继续坚持了下去。
而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不知不觉中,你突然突破了临界点,实现了倍增效应,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一发而不可收!
这就好比,竹子在生长的头五年,我们几乎看不到它有什么变化,因为它在六周内向上猛蹿90英尺之前一直在地下建立四处蔓延的根系。
当又过了两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再回顾时,你才会发现好习惯的价值之高和坏习惯的代价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正所谓:“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
“就像金钱借助于复利倍增一样,你的习惯的效果也会随着你不断地重复而倍增。”
当你明白,在任何探索的早期和中期,通常都会有一个不如意的低谷区。你期望日新月异,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但让你感到沮丧的是,在最初的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里,几乎看不到任何明显的变化。这时候,你觉得一切都是在白费功夫。
这是任何复利进程的共同特征:最有力的结果总是姗姗来迟。这就是人们很难养成持久习惯的核心原因之一。
今天听一个大V讲她如何成为一个有上百万粉丝的作家,她说如果你能码字码完100万再说;又有人问她如何攻克英语的,她又说背会15000个单词再谈攻克。
所以当我们纠结于自己究竟能干点啥时,不妨先养成一个微习惯,慢慢地来。
比如看书,很多人说上班没时间,那么你就定个微习惯,每天看两页书,这时你可能并不觉得难,但是日积月累你可能就成为一个阅读者。
又比如锻练,有人说每天快走10000步太难,那你就先做到每天做三十个蹲起动作,这并不难吧?
其实养成一个习惯最难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每天是不是能够开始。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有一个仪式感,在固定时间开始一个好习惯,定会体会到一个微习惯带来的惊人力量!
好习惯成就人生!让我们从一个你最喜欢的微习惯做起,让习惯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