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两人间的病房,最南边一张病床上住着的是一位三十岁左右,微胖,短发圆脸,身高大约在一米五五的一位女子。
这里是康复科,凡是在医院经过其他科室治疗已脱离危险状况,但还没彻底好转的病人,大都会选择在这边继续医治,有针对性地按医生的要求进行再治疗和做一系列的康复训练。
听这边久住的病人介绍,这位女子已经在康复科住大半年了,一直是由她的丈夫在病榻前寸步不离的护理。父亲转院后住到了这个病房,每天下班后我都要过来照顾父亲。每次去的时候,都会看到这对小夫妻,丈夫身高只比妻子略高了一点,身形和脸型都和妻子有点相像,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们真的很有夫妻相。
遇见他们的时候,我们大家都会很友善的互打招呼。空闲的时间有时候我会观察一下他们,他们脸上还有着同样的神情,笑眯眯的,平静温和 ,好像不是在医院看病,就像是在居家生活一样甜蜜的日常。
听母亲讲,这个男子照顾老婆可尽心竭力,细致入微了。时间久了,我也注意到了。他每天都寸步不离的守在病床边,也未见到有其他人能来替换他一下。妻子是瘫痪在床的,整个身子都不太能动弹,他每天都要很多次用他那不太高大的身体把妻子整个抱起,或翻身或把她挪到轮椅上......。有一次我禁不住的夸赞他的力气真大,他腼腆的笑笑说,开始老婆住院的时候也不太搬得动,时间久了,现在力气都练习出来了,听了我不觉特别的感动。
夜晚的病房特别安静,我在父亲身边的陪护小床上合衣躺下,在病房夜间守护父亲我一直不太敢睡着,生怕父亲有什么需要我不能及时去照看。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几点,忽然又听到一阵很大的呼哧呼哧的响动,记得第一次听到这声音的时候我吓了一大跳,以为是那个病床上的女人病发作了,后来问母亲,她说是那个丈夫夜里给老婆用一种医疗仪器吸痰的。这个工作在我想来应该是护士做的,了解一下,是他们住院太长时间,丈夫很多手边的事情都自己学会了,深更半夜的为了让护士们少跑,他自己就把这个事情揽过做了。每天夜里都能听到每隔两个小时左右,南边的病床就会有响动,然后是这个男人的一阵忙碌,搬动好老婆的身子,让她能靠住后面的棉被半躺着,再把仪器操作一番,然后再把老婆放平躺好,盖好被子,自己再悄悄的躺回护理床上,一夜估计他也休息不了几小时。
第二天一早他又会早早起床,照顾好妻子的洗漱,跑出去买早餐,有时候妻子会大小便失禁,便见他麻利的拉起病床之间的隔帘,一阵动静后,妻子已经换上衣服很清爽的躺好在新换的床单上,拉开帘子,每每这时就看到他满头大汗。
有时候在我出去给父亲买饭菜的路上也会遇到他,脚步都带小跑的,但无论何时何地遇见,他脸上始终是温和平静的表情,每次都会笑眯眯的打招呼。他在妻子身边的时候,也一直都是软声细语的讲话,常常听到妻子被他逗的咯咯笑。没有见过他们红脸一次。隔壁病房有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妇俩,倒是三天两头能听到妻子的抱怨声和丈夫的埋怨声,他们在医院是因为丈夫骑摩托车未带头盔发生车祸,丈夫的命是拣回来了,但四肢活动受限,也就住进这里康复,夫妻俩又都是大嗓门,他们的吵闹声有时候把医生护士都惊动过去制止。
周末的时候,我会整天呆在病房陪父亲,那天中午我去开水房打水,无意间听到旁边的楼梯间有打电话的声音,那个声音很窘迫又不好意思的在说:大哥,你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借我点钱,老婆住院快一年了,请不起护工,只能自己照顾。日夜守在医院,工作也丢了。看病花了不少钱,目前吃饭都成问题了......电话那端不知说了什么,他沉默了一会,又说:大哥,请您看看能借多少是多少吧......
回病房后看那个男人还未回来,我便和母亲悄悄说了此事,我们讲着都很为这小夫妻俩忧心,想想能怎么帮助他们一下,又不让他们感觉尴尬。
从那之后,我和母亲买各种物品和食物的时候,常常会多买些,然后装作不经意的递给他们,有时说听说哪家店的东西特别好吃,很多人排队买,买回来大家品尝一下,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或者说:唉呀,这个一不小心买多了,也用不完等等,我和母亲尽量不让他们感觉尴尬和有人情上的负担。
有一天听说医院又催他们出院了,我一直也没好意思问他们得的是什么病,医院好像也挺同情他们的,让他们住这么久,一般的病人康复,好像都不允许住院时间长,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
他们出院那天,我们送他们到电梯口,他们说去家一段时间还要再回来住院,家里的条件没办法让她的身体恢复好转。
目送他们离开,他们脸上的神情一如既往的温和平静带着微笑,好像疾病、困顿、苦难都不曾发生在他们身上一样。
我站在电梯口,久久不能平静,看着他们,我想到,不抱怨是对抗苦难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