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理性的观点,我们的一切决策都应该符合我们的最大利益。不幸的是我们做不到。
行为经济学的真目标就是:努力了解我们到底如何运作,更充分地观察我们的偏见,这些偏见如何影响我们,然后才有希望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决策。
总而言之,金钱对人的邀励可能成为双刃剑。对于需要认知能力的工作,将业绩与较低或中等数额的奖金挂钩会起作用。但如果奖金金额太高,则会使人过度关注奖励,从而分散他们的精力,造成压力,到头来反而可能降低他们的业绩。
反寄生 这个术语是动物心理学家格伦·詹森创造的,指的是他发现的一种现象,即动物更愿意自己去寻找食物,而不愿意吃身边盘子里放着的、现成的相同食物。
实验给我们的启迪是:无论正面还是负面,要吸取工作的意义其实非常容易。如果你是一个经理,成心想破坏雇员的积极性,只要毁掉他们的劳动成果就够了。如果你想做得巧妙一些,对他们的劳动成果不闻不问也可以。相反,如果你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和你齐心协力,那么你必须重视他们,重视他们的工作,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
我们一生的很多时间都在寻求意义一无论它多么简单、多么微不足 道。乐高玩具和相连“s”实验的结果已经显示出增强积极性的真正机会和摧毁贡献感的危险。如果企业真的想让工人有产出,就应该努力使他们感到工作的意义一不仅仅通过愿景规划,而且要让雇员有成就感,确信只要做好工作就会得到肯定。这些都将对雇员的满足感和生产率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这些实验表明,一旦我们制作出某种物品,事实上就会把它看得更加可爱。就像古阿拉伯谚语所说的那样:“即使再丑陋的猴子,在母亲的眼里,它也是美丽的羚羊。”
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会给它带来改变,也改变了自己对它的评价。付出越多,产生的爱恋越深。我们对自己的作品估价过高,这一偏见深入骨髓,误以为别人也和我们的看法相同。如果付出巨大的努力仍然没有获得成功,我们就不会感到过多依恋。
报复是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反应;它与我们信任别人这种难以解释的能力相关,既然它是人性的一部分,它就属于难以克服的本能。
人们对于周围世界进行观察与学习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适应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事物过滤器”,它能够帮助人们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正在发生的变化上,预见到可能带来的机会或招致的危险。
实验的结果告诉我,情绪对于决策具体影响的背后,复合形式的 自我羊群效应在我们生活中起的作用可能更大。如果只是单纯形式的自我羊群效应在发生作用,那么它的影响就会仅限于我们重复做出的那一类决策。但是,复合形式自我羊群效应的影响表明,我们在短暂情绪基础上做出的决定能够影响到相关选择,以及其他的领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新的环境,那么做出的决策有可能就会产生自我羊群效应,就需要特别谨慎,尽量做出最好的选择。我们立即做出的决定不仅会影响当时发生的事情,还会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关系一系列的有关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