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自己性格的影响
家庭是记忆开始的地方,是漫长的成长岁月出发的方向。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方向将左右一个人的命运,家庭是命运的摇篮。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把遗传基因传送给后代,家庭又是孩子的最初环境。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孩子获得了未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
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孩子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人性格形成的最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在父母爱抚之下长大,从教育顺序上看,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身上的乐观开朗、自信、不怕艰苦、有较强的耐心自制力等性格特征,都与我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我生活在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我的父母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全家人建立了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在我的记忆中就从来没有看到过父母发过任何的争执,就连彼此意见不合时的红脸都没有,好像所有的事情都能在父母的商商量量中圆满的解决。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生活的孩子,往往生活的更快乐,更健康。完整幸福的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其次是父母的教育,爱维修曾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得法,也不会成为平凡的人。”我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法就是和那个年代的其他父母不一样。既不是一味的严厉,更不是一味地放纵。作为庄稼人的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正如他们种庄稼一样,不能不浇水,但是水浇多了,肥施多了,庄稼也不能成活。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宠溺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以为是……
记得小时候有这样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影响我至今。当时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家里的小方桌上吃饭,(七八十年代的那种特别矮的小方桌)等我吃完饭要回里屋时,有个盆放在了回里屋的地上,当时想都没想就从棚盆上跳了过去,还感觉自己好“厉害”!这时身后响起了父亲慈祥的声音,“你看咱家孩子。”这话是说给母亲听的。心中窃喜:以为父亲在表扬我,居然能跳过去。但是我想错了。后边又传来了父亲悠悠的声音:“他跳过去也不把那个盆拿起来。”然后没有了后文。现在想来父亲的做法是最正确的。假如父亲当时指责我,“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连个盆也不知道拿起来。”那么我可能因为这件事产生阴影,以后十分不自信。假如父亲什么都不说。我很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犯错了,也有可能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犯了错不用承担后,还有可能认为自己做的非常好。父亲的这种做法既让我知道了自己犯的错误要自己承担。又没有给孩子留下阴影。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再有就是父母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没错,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准则。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有99%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端正和完善上。很难想象一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父母会培养出一个勤快上进的孩子。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有一句话是言传不如身教,没错,自己都做不到,怎么可能让孩子信服做到呢?我觉得我不怕艰苦、有较强的耐心和自制力的这些性格特征。,完全就是受我父母的影响,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一年四季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干活、收拾家务,在她们看来好像有永远干不完的活。渐渐的长大以后,也终于能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了。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农村家庭养育我们姐弟四个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我们从小也都要比别人家的孩子懂事。
从这些来说,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今天我一直困惑的是,我的这些性格为什么没有影响到我自己的孩子呢?还是因为我又犯了一个老师经常用的纠错教育的影响呢?这应该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