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历时三十年的伟大的实验,在这个实验里我们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这些影子有些是我们自己的,有些是身边人的;有一些身影模糊,有一些犹如还在眼前;有一些会让我痛彻心扉,有一些让我不禁感叹造物者的慈悲。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女子地位的低微,到了现代女子的地位貌似崛起,可以和男人一起竞争职场,可是当眼光看得更加宽广更加深远的时候,就会发现,时代是赋予女子比以往是更深的枷锁。我们当然为现在的女子不必要遵循三从四德,不必要缠脚,不必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庆幸。可是我们才刚刚开始睁眼看世界,家庭并未等我们羽翼丰满,便将我们推到了社会,推到了另外一个家庭,承担起比男子要更多地责任,却也是残酷的事实。
“他们错误地以为只要生了我们就可以,他们什么都不用做,他们做生意的时候我们就会自己长大。”这是实验中一个被父母虐待长大的女孩薇姬,她的妹妹有时抑郁不稳定,有时兴奋充满希望,患有严重的身体焦虑。薇姬本身也有严重的精神症状、对伴侣未满足的欲望、受阻的抱负以及对摄像机的不信任,是所有被试中唯一有这个问题的人。35岁时,她才主动寄出了30岁访谈时的心理测试表,那时候她说,或许她也能要孩子,而不会像父母虐待她一样去虐待自己的孩子。
一 、成功者
第一章有三男四女,是七十六个被试中,父母在他们的童年早期做的最好——对孩子有同理心、投入、关心、有条理、亲切、有回应。三十年后他们都过上最好的生活。说是最好,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很富足或者成名,而是他们都获得了良好生活的基本构成要素。
二、失败者
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愿意为孩子付出,也不是每一对愿意付出的父母都能够付出。但是每一个婴儿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特别需要爱,爱的缺失是加诸于他们身上的痛苦,他们想要取悦父母,可是面对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打击再打击。于是8%的儿童就会将这种痛苦外化,一般表现为多动症,但是更多的(占测试人数总数的30%)将其内化,因其内化机制不一样表现为抑郁、特定的人格结构等。
三、家庭
凡事没有绝对。也有良好家庭里出生的孩子,他们的发展并不理想,也有问题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表现得非常出色,属于超预期发展。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三十岁成年,他们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而这些都会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塑造他们,让他们变成了成年后的样子。
但是那些超预期发展的孩子里,尽管他们的父母面对各种困难,他们从未想过要抛弃他们的孩子,这是所有超预期发展孩子都有的共同特征。影响孩子的因素有很多,社会、学校、同胞、亲戚……但是家庭的影响,父亲,特别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联系比我们之前所想的要远远重要的多。作为一个有着六千万留守儿童的国度,这其中会有多少儿童的身心,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慢慢枯萎枯竭呢?
我想为父母者都应该看一下这本书。我自己在看的时候也在不断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可惜我童年里关于父母的身影都太少了。我不知道里面藏的黑洞还是太阳,那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遇到很多人,很多事,这些人,这些事,变成了今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