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了主要的成土岩石和矿物及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它们是如何决定土壤的物理性质的呢?
岩石和矿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1. 矿物组成决定土壤颗粒特性
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
硬度高(如石英):抗风化性强,形成粗颗粒(砂粒),增加土壤通透性,降低持水性。
易风化矿物(如黑云母、橄榄石):分解后形成黏粒或次生矿物,影响土壤质地。
次生矿物(如黏土矿物):
蒙脱石、蛭石:层状结构膨胀性强,吸水后导致土壤黏重、易收缩开裂。
高岭石:结构稳定,形成较疏松的黏粒,改善土壤透气性。
氧化物(如铁铝氧化物):胶结作用强,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增强稳定性。
2. 岩石结构影响土壤孔隙和通透性
岩浆岩(如花岗岩):
矿物结晶颗粒粗大,风化后形成砂质土壤,孔隙大,排水快但保肥差。
沉积岩(如页岩):
层状结构易破碎,风化后多形成粉砂或黏粒,孔隙细小,保水性强但易板结。
变质岩(如片麻岩):
定向排列的矿物导致土壤结构异质性,可能形成块状或片状结构,影响根系穿透。
3. 矿物化学性质调控土壤持水性和吸附性
黏土矿物比表面积:
蒙脱石比表面积大(800 m²/g),吸附水分子能力强,土壤持水量高但易涝。
高岭石比表面积小(10–20 m²/g),持水性较弱,但排水性更好。
阳离子交换量(CEC):
2:1型黏土矿物(如蒙脱石)CEC高(80–150 cmol(+)/kg),增强土壤保肥能力。
石英等惰性矿物CEC近乎零,导致养分流失风险。
4. 岩石抗风化性决定土壤发育速度
抗风化岩石(如石英岩):
风化缓慢,土壤形成时间长,表层常保留粗骨颗粒(如砂土)。
易风化岩石(如玄武岩):
快速释放铁、镁等元素,形成黏粒和次生矿物,短期内发育为黏质土壤。
5. 特殊矿物对土壤结构的间接影响
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
溶解后释放Ca²⁺,促进团聚体形成,改善土壤结构。
胶结矿物(如氧化铁):
在热带土壤中胶结颗粒形成硬磐(如铁铝结核),限制根系下扎。
实例对比
砂土(母质为花岗岩):石英为主,大孔隙,低持水性,适合排水需求高的作物。
黏土(母质为页岩):蒙脱石为主,微孔隙多,易积水,需改良透气性。
壤土(混合母质):矿物组成均衡,兼具通透性和保肥性,理想农业土壤。
总结
岩石和矿物通过 颗粒大小分布、孔隙结构、吸附性能 和 团聚稳定性 四个核心途径,直接控制土壤的 质地、持水性、透气性 和 抗侵蚀能力。理解母质特性可预测土壤物理行为,并为改良(如砂掺黏或添加有机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