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通县学习长见识(下)
在通县农机厂学习生活是快乐的,也是比较艰苦的,特别是伙食比连队差了不少。我们修理连的伙食那在师里都是挂上号的,中午晚上都是四菜一汤。可到通县农机厂来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带着自己的那点硬指标,0.42元一天的伙食费,一个月36斤北京粮票。如果粮票都能买细粮还好,可是这36斤粮票中,有40%是粗粮,只能买玉米面等杂粮。那时,国家不富裕,每个人的口粮是定量的,非农业户口凭粮票购买粮食,农村户口按标准口粮分配粮食,当然也是要折算成钱的。北京粮票是地方粮票,地方粮票是每个省自己印制的,仅限在本省流通。还有一种是全国粮票,在全国任何一个地区都可以使用。36斤粮票,40%的粗粮,我干活不惜力,消耗大,吃不饱,很快就瘦了下来,其它战友也大都吃不饱。有一次,食堂做了大肉包子,二毛钱一个,我忍了老半天,还是没忍住,咬着牙买了一个又松软又香味扑鼻的大包子,一尝,乖乖,那个肉馅都有小孩的拳头那么大。好长时间,香味都散不去。因为吃了大肉包子,连续几天就只能吃最便宜的菜了。一个月后,连队张德佑来看望大家,见面第一句话就问我:“一班长你怎么瘦了”?(我是连队的副班长,在这里临时当班长)我实话实说:“吃不饱。”
连长是云南高原的汉子,别看他又黑又壮,身材魁梧胡子拉茬的像个粗人,内心可是满满的柔情,听了我的回话,眼眶都红了。他表态:“你们安心学习,保护好自己身体,我回去开会研究一下,给你们增加伙食标准”。连长回去后,立即召开会议,研究给我们学习的同志补助,连队首长一致同意,给我们每人每月增加10斤粮票。第三天,连队上司就专门给我们送粮票来了。
在通县农机厂学习的时候,还有几件小事记得比较清楚。
有个和我同年入伍的广西籍战友小潘患了肝炎(不好意思,实在记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一检查还是黄胆性肝炎,这个病是有传染性的。那时候天气转凉,我们已经不住帐篷,厂里给我们安排了宿舍。我主动到医院看他陪他,出院回来后我又主动挨着他睡,照顾他,我是班长,这点小觉悟必须要有。为什么说“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为什么说“战友能抵生和死”。正是有这种感情,才铸就了战友之间的亲密无间。所以在分别了30多年后,有战友组建修理连微信群,战友们就像小时候过年一样高兴,个个兴高采烈地“回家啦”!每次打开微信,都能看到“家”里热闹非凡,总有几十条上百条信息没有打开。战友们互相问候、聊天,聊过去的生活,聊今天的变化,聊战友的情份,真的好像又回到了修理连。
第二件事是我第一次原原本本地阅读到了巨著《红楼梦》。我喜欢看书的事不知道怎么传到了我们车间总成组张师傅的耳朵里了,张师傅比我大十岁左右,也像大哥一样对我非常照顾,(哎,这么一说,我怎么感觉好像的我人缘还可以哈)。有一天工间休息,他招手叫我过去,说:“喜欢看书,都看过什么书呀?”,我说,“是的,连队的图书室都是打仗呀、英雄呀一类的书”。张师傅点点头,有点神秘地小声说:“明天我带本好书给你看,别让别人知道”。
第二天,张师傅用报纸包着一本书,悄悄地递给了我。我借口“方便”,跑回宿舍打开一看:“乖乖,是崭新的《红楼梦》哎”。那时候,《红楼梦》一类的书还没有完全解禁,是不让公开发行的。我像得了宝贝一样,一有空就看。商排副知道我在看《红楼梦》,但他没制止我。看完一本又换一本,上、中、下三册,我看了一个多月。可惜的是,我文化水平有限,书中不少经典的诗词警句,我不是完全能看明白,有点儿“囫囵吞枣”的意思。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有机会把“名著”看了一遍,多多少少有了些印象。许多年后,北京电视台搞《红楼梦》选秀,因为家中有人在这个电视台工作,我比较关注这档节目,还不嫌丢人地经常评论几句,生怕别人不知道我看过《红楼梦》。
第三件事是我有机会第一次到北京市区的照相馆留下靓影。平时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挺忙,我的底子薄,学习比较吃力,所以我得多付出精力和时间,星期日是休息的,除了把工作服洗干净,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很少到外边去玩。半年时间里,只去过一次通县的新华大街。直到学习快结束了,一个周末,战友张再林(也是我一个县的老乡)拉着我非要到市里边玩玩去,我有晕车的毛病,不愿意坐公共汽车,被他拉的没办法,就跟他一起去了。从新华大街坐公交车,直接就到了长安街,逛了天安门广场,又来到了前门大街。在前门大街的最北端,也就是与天安门连接的那个地方,看到有个“新大北”照相馆,我一想应该照张像寄给父母亲了,就和再林一起进去照了两张相片,一张是我自己的头像,一张是和再林的合影(见下图):
那时候不像现在,照片立等可取,得过几天才能取照片。取照片是再林去的,回来后他告诉我,他在“新大北”照相馆的橱窗里看到了我照片。呵呵,要是现在,我是不是应该跟他们争取一下版权问题?
第四件是每周可以到农机厂隔壁的农科院家属区看一次露天电影,而且还都是好片子,不是解禁的老片子,就是进口的外国片,比如“刘三姐”,“追捕”等等,在那个时候,这样的好片子是很难看到的哦,我是个非常喜欢看电影的货,所以记住了。
且看下一回:不当文书也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