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片是李宗盛《新写的旧歌》的一句歌词。这是花甲之年的李宗盛写给自己逝去的父亲。那天听到这首歌我眼泛热泪了。
我的父亲,一个家庭的长子,从小有着家庭担当,却也有着永远固执己见的性格。我想可能是家庭的责任让他努力尽可能的去维持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但遗憾的是他往往在担当着责任的时候忘记了爱的柔软,他也习惯用我们认为的“冷血方式”对待家人。
“比起母亲的总是忧心忡忡,是啊。他更像是个若无其事的 旁观者。刻意拘谨的旁观者。”
父亲对他的兄弟姐妹,我没有亲身经历他们的岁月,我跟父亲差着30多年的岁月。但从听闻中,以及父亲的后来的言行,他一直做着长兄如父的角色,但同时又是一个希望弟弟妹妹都能独立成长的大哥。我猜想他的兄弟姐妹甚至他的父母都会觉得父亲是严厉的,不好沟通的,说一不二的人。父亲就是那样用着他认为对的方式,尽他所能的改变着家庭的生活。但可能没有任何一个人感激他。
父亲对我们三个儿女,也是一样尽可能的去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但同时严厉的要求着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读书工作结婚,他都不怎么去过问,唯一在读书方面 ,他坚持让我们三个要读书,虽然没有一定要求我们考大学,但从来不会让我们放弃学业。
父亲对母亲,虽然在他们那个年代媒妁之言的婚姻,我不知道他们之间有多少爱情。但明白父亲他知道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在有了第一个小孩后,父亲就让妈妈在家务农带小孩,自己在外面尽可能的赚钱。在我刚出生不久,父亲在我们市区买了一套房子,在那个年代 ,很少有人去市区买房子,我也不清楚那时父亲的长久规划。但一直我们都没有搬去住,直到,我小学毕业的时候,妈妈的眼睛出现了问题,不能长期干重活了。父亲毅然决定全家搬去市区居住。在我眼里,父母可能没有我们眼里的爱情,但父亲有着丈夫的责任。
再说到父亲对爷爷奶奶,我进入这个家庭稍晚,我的记忆也开始的慢。只能说在我所经历的时光里,父亲也在尽着长子的责任,可能方式方法有不妥,可能有很多无奈。对于早在天堂的爷爷奶奶,我也心痛他们的晚年,但这也不应该是父亲一个人的责任。
只不过,所有人,对他的担当都有着最大的要求。
现在的我们兄妹也都成家了。
也自从哥哥们有了孩子之后,父母们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带孙子。
对于孙辈来说,父亲显得柔软多了。因为有些许文化加上常年在外的见多识广,年近70的父亲在爷爷这个新的角色中,给予了孙子们隔代的疼爱的同时,也理性的教导着孙子们的学识与处事。
对于我,曾经对于常年在外的父亲,是陌生,冷淡的。而在走向工作、家庭后的我,渐渐理解这逐渐老去的父亲。他的坚强、他的担当以及他的固执,很多次我也见证了他的脆弱与柔软,在我面前泛红的眼眶。曾经,我拿他与身边人的父亲比较,我嫌弃,甚至有那么点恨意,现在,我也拿他与身边的父亲比较,我骄傲,感谢他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我面对世事的态度与行动。
最后,对于父亲他自己,我不得而知他是怎么认知自己的,我想他应该无愧自己这一路每个阶段的角色,但是不是也想着可以再完善下,可是,时光总是最先的是催人老了。
愿天下的父亲,都能幸运的与子女成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