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论语》新感知二

                      2021.7.10

      《为政》第一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三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勉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勉且格。”

      两章都提到了以德为政的道理。可见“德”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性。回想中华历史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德治与法治并重。

      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党中央提出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号召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的人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展示了中华千年的不忘以“德”治国的根本。

        实际上,“德”不仅在治理国家方面重要,在个人修养,为人处世方面也同样不有着重要意义。品德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和三观,可以控制才华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方向,优秀的品德可以展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社会中可以得到更好的人际关系,而如果品德差,就算有能力,别人也不一定会去尊重你和雇佣你。

        有句话说得好:厚德载物。有相应的德行才能承载你的事业和财富。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德,无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考虑问题或行事也是从自我出发,这样的人因没有牺牲自我的品质,没有高远的境界,失去了道德根基,所以也难以成就自我。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先育德,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这一治国方略,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德育工作,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实施“以德育人”,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深入到学生的灵魂。同时,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做一个学为人师,身为世范的真正的教育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以“德”育人是教育之根本,      以“德”治国是治国之方针。

以“德”育人,教育才能培养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德”治国,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

初春校园第一场雪(2022,2)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