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朋友说,你的孩子,没参加过中考高考,没进过补习班,没学过奥数,能选入国内一流的大学,进入世界一流的公司,总会有些教育的秘诀吧。
你知道的,教育其实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就像你在田野里撒了把种子,遇到了适宜的土壤、气候环境,也没有遭遇病虫害,有的会长成参天大树一样。如果说无意间做了什么,我也学着归纳为三条,那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和方法。
说到自信,传统教育下的孩子大多是不自信的,包括我自己,畏手畏脚。多数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教育体制和父母理念的错误。
自信来源哪里?自信来源于表达、表现、表演,你不让他表达表现和表演,他能有自信吗?自信不完全天生,更不能来自书本,而是来自老师、长辈、女同学、观众的眼神。
特别对于男孩,自信和懂事往往来自先于懂事的同龄女同学。女孩是男孩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对孩子早恋严加看管的父母不光是幼稚,甚至是愚蠢了。父母能做到的就是有一个好的理念,努力创造和鼓励孩子更多的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
说到自立,父母是需要一些割爱和决心的。记得孩子小时候上幼儿园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我就大摇大摆地跟在后面,就是他摔倒了,也自己爬起来。小学时,早上6点多要去学校上早自习,其实那时侯我已有了自家车,可以去送他,但我还是恨恨心,让他自己步行或骑车去上学,东北冬天的清晨,天黑黑的,儿子自己穿过小树林、大街小巷去铁路实验学校上学,有时我早起察看一下,也不和他一起走,而是远远地跟在后面,夜幕中只看到几个零星上早班的骑车人,以及街角处一个修自行车的老头,围起一堆柴草在取暖,立交桥下几个流浪人还在畏缩睡着懒觉。我就跟在儿子的身后,看着他欢快跳动的身影,闪入人流中。自立也不等同于独立的生活能力,更贵重的是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都写在他的《我的咨询路》里。他提到高三时就选定做咨询的目标,这些我们并不知晓,后来的一切努力和设计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说到方法,这是掌握知识以及后来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方法就是效率。儿子喜欢足球和篮球,可到了高中由于功课多,渐渐少了运动,他不止一次地说,非常羡慕那些整天在球场玩的竞赛生。
我至今不知,突然有一天,那位高人授予了他方法,他的成绩从100多名,跃入20多名,后来进入全校前10名。 但我无意间从他学习笔记上,还是读出些内容,那就是学习注意了方法,这种方法可能就是来自于所谓的名校。例如,他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有了主观的分析,主观的安排,而不是一味跟着老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