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生命: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蔡老师,生于1948年,今年已经76岁高龄。他每天只吃1餐饭,只睡4个小时,但却从来没去过医院。不用手机,不用手表,只为自己的时间不被割裂。
3岁半开始思考人生的目标;4岁半决定画一辈子漫画;9岁立志成为漫画家;15岁初二辍学成为职业漫画作者;29岁创立卡通动画公司并荣获金马奖;36岁只身到日本东京4年,创作40多本《漫画诸子百家》系列,全球销量超4000万册;42岁移民温哥华;43岁回台湾画《漫画佛经》;50岁闭关10年研究物理、数学,出版《东方空间》《时间之歌》《宇宙公式》等;51岁,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61岁,入住杭州,并被评为2009年度文化人物时尚先生;63岁获得“金漫奖”终身成就奖;72岁落发为僧。
相信看了这些之后,你也会对这个人感到好奇吧?他是怎么做到的,就如他自己所说:我一辈子,活出了一般人的12倍。
蔡志忠一生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
著名作家三毛曾感慨:蔡志忠的智慧,使视古人为畏途的这一代中国人,找到了他们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读了蔡老师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总共有四本,第一本和第四本都是十万字以上的,主要以文字为主,是由作者李虹和蔡老师合作编著。
第一本书,是蔡老师七十年的人生精华,是写给孩子们看的,目的是希望当下的年轻人从蔡老师的人生智慧中能有所借鉴。第四本是写给家长们看的,希望更多的父母能从蔡老师的教育理念和育儿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让孩子的教育有哪怕一点点的改观。这两本书,其中有雷同的部分,如果时间有限,建议根据个人需求有选择地去读。
第二本和第三本是漫画书,是蔡老师独自的画作。主要也是表明了蔡老师在个人发展和教育孩子方面的观点。如果读文字有困难的话,可以从这两本漫画入手,用蔡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带你去找属于你的“葵花宝典”,我认为是蔡老师多年来的思想精华、致胜法宝、武功秘籍。
蔡老师是这样认为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他的父母不知道;每个人也都是天才,只是他自己不知道。
读蔡老师的书,会有很多的感悟,下面是对我影响比较深的几个观点,在此分享给大家:
一个不受限制的完全自由的生命
首先这是他的父母给予他的,他的生命从来没有受到任何的限制。
偷偷吃掉家里的好吃的,父母从不问一句;不回家吃饭,父母从不会责备;十五岁决定退学离家,父母连详细的询问都没有。
有的只是允许,给予他充分的自由,想思考就好好思考,自己做的决定,自己去执行就好,不用征求父母的意见,对自己的孩子,做到完全的信任。
试问,现在的父母,有几个可以做到像蔡志忠的父母这样?允许,充分地允许,允许这个生命体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尽早找到自身所爱
四岁半决定一生要做的事情:画画!就这样一直走一直走,研究国学画漫画、研究佛学画漫画、研究物理画漫画、研究数学画漫画……他的一生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离开过漫画。
一个孩子,他只可能在自己接触过的东西中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选择它成为自己的所爱。没接触,没见过,如何成为目标?那么作为父母,在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帮助他们尽早发现自己的一生挚爱。蔡老师的父亲,仅仅送他了一块小黑板,他就确定了他的人生航向。
立志要趁早!中国有句谚语说: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充分地强调了志向对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尽早设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每一步就可以走得更加坚定,更加长久。
贝多芬从小接触音乐、爱迪生从小发明创造、郎朗从小弹钢琴、孙颖莎从小打乒乓球、郑钦文从小打网球……在她们的人生道路上,她们的志向从来没变过,就是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且身体力行、不辞辛劳、还乐在其中,才能取得傲人的成绩!
我们都以为他们是天才,只不过他们做一件事做得早,并确定那就是自己的热爱,然后又用多年时间只做这一件事罢了!
用自己的热爱来推动自己的生命进程,这也是各大知名博主都在提倡的,并引导大家所应该走的路。像我最近关注比较多的:王东华、林巨、曲曲、拉雅……
那么什么是自己的擅长?书中节选了这样一段话:人并不是天生就擅长什么,专注才会擅长,擅长了就会更专注。
蔡老师也建议大家拿出本子,左右开分,列出自己喜欢的拿手的和讨厌的不拿手的事情,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所长。对于孩子,他建议让他们多去尝试,如果不喜欢就停止,不要逼迫,因为学习本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很多人说蔡老师一生获得如此大的成就,真的很努力!但是蔡老师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努力,他只是出于热爱,做每件事他都乐在其中!
尽早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36岁,蔡志忠已经出版了200本漫画书,有3栋房子,860万台币的存款。此时,他用自己的热爱,已经赚了自己这一辈子都够花的钱。当时他说,这辈子只要不借人家钱、不替人家担保、不赌钱、不投资,肯定到80岁还有方便面可以吃。
于是,他就不再把生命浪费在赚钱上,余生,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再切割自己的生命,而是把后半生批发给自己。
那一年他悟通了财富的意义:过多的钱,只是满足对财富的贪欲,而不是为了生活。财富多少,要视欲望而定。只要口袋里的钱足以购买自己的欲望,就是有钱;只要欲望大过自己的财富,就是没钱!
越是后来,他的财富,越是随着他的才华而自然生发的,他所做的只是自己热爱的事情。
也正是由于这笔财富作为支撑,他才更有勇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大家想要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要尽早为积蓄自己的财富做好充足的准备。对自己的孩子,也要让他们尽早开始学习自己赚钱,最好是用自己的热爱来赚钱。
那么,如何让自己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能有所建树呢?
深度思考,自我学习
蔡老师说:学历不重要,实力才重要。你不必在意文凭,但你要在意有没有学会真本领。
这也正好对应了郭德纲老师的观点:你可以不上学,但你不能不读书!
学校学的知识,是大家所普遍学习的,但不一定就是你所需要的。真正你所需要的,是你自己所想要学习的东西。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是会遇到很多问题的,但是,我们要不就是未发现过问题,要不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想着算了,何必费自己更多的心力去寻找一个看起来并不太重要的答案呢?大部分人都是浅尝辄止,一个问题不愿意寻根究底,或许因为不喜欢,或许因为想偷懒。正是由于这种想法,才造就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而大部分人应该做的是寻根究底,直至完全搞明白为止。
蔡老师他从小就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经常会把老师问得答不出来。但是他从没有放弃,在他总结出物理老师还欠他23个问题没有答复的时候,他知道了,那些问题老师也是答不出来的,所以,他便不再询问老师,并决定自己寻找答案。
如何自我寻找答案?那就是不停地阅览书籍,读书是学习的最好方式。但读书也要讲究方法,你这个读一本那个读一本,知识不成体系,永远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书要系统地去读,才能进行深入地思考、深入地研究。
蔡老师说:努力是没用的,要先改变观念。并不是说不要去努力,努力只不过会比不努力好一点点。他一再提醒年轻人,要先学会思考,思考要先于行动。
蔡老师一生看了有30~60万本书,看书让他有了第三只眼,从书中他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如此算来,即使是从出生那一天开始算起,蔡老师平均每天也要读至少1本书。而他读的像国学书、佛学书、物理类、数学类书籍,大多是让我们常人望而却步的。
我们也离不开读书。蔡老师曾言,他毕生所见,没有哪个成功人士是靠不读书而取得极大成就的。徜徉在书本的海洋中,能开阔眼界,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想到别人没有想过的。
而我反观自己,现在已经三十多岁,连500本书都还没读够。这就是差距,为什么别人成功,而自己啥也不是,原因就在于此!
蔡老师如今已经76岁高龄,他的儿时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是,却仍旧无法掩埋他无限的求知欲。所以,想要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不是任何外界的原因所能干扰的。
那么,如何保持自己的内驱力呢?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蔡老师一直在做,且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快乐,而快乐是最大的内在驱动力。
我们被这个世界裹挟着,早已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以为一个好的文凭是自己想要的,我们以为自己比别人强是自己想要的,我们以为能赚更多的钱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我们忘记了,我们每个人都那么独特,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不一样的自我,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个世界才显得那么缤纷多彩。如果大家都一样了,同质化了,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可怕!
我们一定要发现更重要的自我,一定要发现自己的长处,一定要知道对于自己来说怎样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不一定别人所拥有的,你也有了你就会幸福,或许你想要的只是在温暖的阳光下晒个太阳;不一定别人都勇争第一,自己也得到第一就是好的,或许你想要的只是双脚踏入湖水里的那份清凉;不一定别人变得美丽,你也得改变容颜就是好的,或许你想要的只是妈妈做的那份热饭;不一定别人有车有房,你也必须有车有房就是好的,或许你想要的只是老公的一个拥抱、宝宝的一枚香吻……
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一定要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想想,每天你打鸡血一样的去工作,是你喜欢的吗?每天煮饭洗碗照顾家人,是你喜欢的吗?每天学习应对考试,是你喜欢的吗?每天生活死气沉沉,是你想要的吗?
那么,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吧,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当然,这个生活是要努力向上的,因为这样才能换来更深层次的欢乐。如果你堕落,只做自己想要的吃喝玩乐,那你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你吃喝玩乐而得到的快乐都只是暂时的,那不会是长久的快乐。
任何成功人士,没有哪个是早早地就渴望可以过上退休生活的。他们都是说自己要活到老干到老的,直至死亡的那一天!他们会问你,我为什么要退休,退休了我干啥呢?跳广场舞吗?去钓鱼吗?那我的价值何在?那样活一天,可不是我想要的!
一个每天都没有进步的人,一个昨天和今天一模一样的人,活着的意义何在?人类是要不断地向上追求的,今天的你比昨天好上一点点,明天的你比今天又好一点点,才能让我们得到更大的快乐。
那么,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又如何才能令自己变得更好呢?
持续地专注
10年研究物理,1年拿桥牌冠军,3年学习英语,3个月学会日语,20天学电脑……
蔡老师认为,“学以致用”都是骗人的,“用以致学”才是我们应该践行的。需要用的时候,你再去学它,学得又快又好。学了又不用,那你学它干嘛!
做事,每次只要做一件事,并持续专注于一件事。只做一件事才能专注,专注了才能深究,深究了才能有结果,有结果了才能有新的成绩。
蔡老师是反对学校课程安排的,一节课学国学,一节课又学数学,一节课又学画画……这种想法很有道理,这也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单就十年闭关研究物理而言,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所以,尽管我们知道了他的这个成功法门,还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这个方法自己能不能做到?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办法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现有的生活?影响了自己现有的生活,自己能不能接受?这些都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
蔡老师总是用整块的时间,来系统地研究和学习,所以才能拿到不一样的成果。总之,用一整块时间,去做一整件事情,是深入思考深入研究最有效的支撑。
蔡老师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财富,而是你影响了多少人,影响得有多长久。多年以后,有谁还能提到你,说起你,歌颂你。
而一个人对他人的影响,往往来自于对不知名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获取这样的成果,必须要有深入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具备这几点的人,不过是窃取前人的智慧,所得多半是他人的生命感悟。他们所了解的更多的是知识,而不是生发了属于自己的智慧。
王东华老师《发现母亲》里的观点是这样的,有自己的所长后期还要不断地精进,否则也会如方仲永般“泯然众人矣”!
读了蔡老师、林巨老师、王东华老师的书,我甚至都觉得学校教育并不是必须的,但是正如林老师所言,学校也给孩子创造了一个环境,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至于生命教育,还是选择以热爱驱动来教育孩子为好。
这些老师,无论是哪位,都是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想要成为的是什么样的人?尽早地找到自己,热爱自己,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成为不是自己的自己!
蔡老师的这套书,推荐给大家,相信你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