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骑了七十公里,今天却成为了目前启程以来最累的一天,几乎一进旅馆就要瘫在床上昏睡过去,最后还是爬起来淋浴。PS:淋浴是一天里人的神性爆发的时候
在温暖的热水从头到脚将一天的疲惫感祛除的同时,开始想着该如何梳理关于今天的那么多想说的话。
经过了昨晚和老妈的谈话,她提出了她的建议:既然我已经如愿的赶上了最后的机会看到了白洋淀,加上旅途遥远,身体欠佳,天公不作美,危险与意外潜伏前路,何不即日返京。而我也在一直在思考是前是返。
八点的闹钟不安分的叫嚣着,惊醒了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我。人在面临抉择时总是会有些犹豫与逃避,尤其是对我这种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靠坐在床头,温暖的空调风吹着,享受着从窗棂透进来的新鲜阳光,还有着手机作伴,这样不出门感觉也不错,几乎就让我忘记了是前是留这个问题,直到第二道九点的闹钟响起来,我才惊醒时间已经从指缝里溜走了一个小时。
人总会存在一个舒适区,只有将他们拉出来,察觉到不安稳元素他们才会拥有更多的理智来进行决策。我决定出门让冬风醒醒脑。
记得在知乎上曾经看到,以前毁掉一个人太难了,而现在给他一个狭小幽闭的环境,一台电脑,加上一个外卖电话,他就能将自己给毁了。当时看的时候还觉得是个笑话,现在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对比了下回去和出来的状态,我立马就掐灭了返程的念头。
可是去哪呢,西接保定,东临沧州,南方一百六十公里处便是衡水。想起也曾有过强烈的欲望去一趟衡水,那便一路向南吧。
这时候已经磨蹭到将近十点,在享用了一条美味的鱼儿之后,总算又踏上了行程。
历经一个小时的车程,经过了和昨天一般的枫叶林,到达了百度地图推荐骑行路线上我匪夷所思的村子,难道是要我学会达摩祖师的一苇渡江大法吗。
直到我到了湖边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渡口,可以乘坐渡船摆渡。承重之大,连货车都能开上来。(五块钱又体验一次乘船入湖还是蛮爽的)
在离开之际,和这片苇海合影留念。
接着又是和昨日一般的乡村土路,好在已经有了昨天的经验,对此也有所预期。颠颠簸簸的骑了一个小时将近一个小时,然后困难便接踵而至。
首先是小红原地去世(太抖了颠出来了 然后后轮压在上面 小红和凹凸的地表形成一个车轮过不去的坎 我还因此摔车了)
然后在颠簸中伸缩带松了,驮包再次和车轮亲密接触,造成的明显减速效果的黑锅被我一把扣在了崎岖的地表身上,没能及时发现,结果36块钱的驮包没能禁受住考验,身受20cm大伤口,当场阵亡。等到我发现的时候,我带的矿泉水,充电器等等全都不翼而飞,还好iPad在悬崖边上被我及时挽回)
要是啥东西歪了还好,我有工具有技能至少还能修,驮包坏了我能咋办。。。
束手无策的我干了一瓶无糖七喜泄愤。然后接着开始束手无策。一路骑行只能一直掉东西,也补不上这个巨大的窟窿。也没有别的容器可以容下这一整个坏驮包的行李。
这个时间节点上,我背靠着一望无垠的冬小麦平原,面前是一片枫树桦树林,眼前来来往往的车辆只能平添烦扰,一口又一口嘬着汽水,思考着骑行的意义。
一路的艰难险阻,我这样究竟是为了什么。
最后想起来一个学长的远征回忆录里的一句话来,成为了我打破思维僵局的答案。文末再说说这句话吧。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不管了,掉了的东西就算和我无缘吧。
今天是肯定到不了衡水了,只能就近找个集镇想想办法了,而最近的也只有25公里以外的肃宁县。那便走吧。
还算喜人的是,身后竟然没有掉东西的叮当叮当带声音。十几公里后,看到了沧州界。
说起沧州,还是有一些情节的。最崇拜的南宋词人,不是才华盖世的东坡,也不是忧国忧民的稼轩,而是集大成于一体的陆放翁。
可叹,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叹完之后,我便又遇上了一个新难题。
可谓,包漏偏逢连夜雨。
淅淅沥沥的冬雨飘在身上,原本北方的干冷和南方的湿冷谁也不服谁,现在可算是给了我个体验版大礼包了。
这个时候真的特别绝望,先不说后面岌岌可危的行李,光身上没有雨具,雨水把衣服全打湿了,三四度的风吹在身上,跟啥也没穿似的。
瑟瑟发抖地度过了十几公里,终于来到了肃宁县城,可能是看我实在是太惨了,居然让刚进城的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家捷安特。
然后在这里我的难题全部都迎刃而解了。
先是一个特热心的大叔看我一进门就给我倒了一杯热茶(这个时候我几近冻僵了),然后老板把我的双翼过短的后车架拆了,换了个能用的(不会再蹭驮包了),老板娘还把我的驮包手工缝上了。看我好像饿了,还带我一起买了一只烧鸡,接着大家一起围着火炉唠嗑,聊着聊着我又听到了一次几近让我落泪的话:天下骑友是一家。
PS:上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在骑兰成线的时候,从山脚卓克基开始撸山,整整十个小时才登上海拔四千二的梦笔山顶,山风呼啸,冰冷刺骨的时候。旁边越野车司机下车给我们一人几个饼和热牛奶,说:天下骑友是一家,我之前也是骑川藏线的。
“首先,远征不应是向别人吹嘘的资本,也算不上什么证明自己的方式。按笔者的理解,远征终归是自己的远征,是骑行者自己认识世界,并将这些新的认识内化为自己三观的一部分的过程。骑行到最后都不会再去追问这个问题,因为它早已融化,铸进了你的灵魂,成为了你的三观,甚至人生”
这便是那位学长对于骑行意义的远征感言,我以此为文末,勉君勉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