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今读1--肺经

整 理/黄  舜

内经原文: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解读1

原文通过雷公与黄帝的对白来诠释人体经脉的来龙去脉。

雷公想全面了解经脉的起始所在及其在周身循行分布的情况。黄帝提纲挈领地回答:经脉能够运行全身的气与血,濡养周身,还可以用来决断生死,诊断百病,调和虚实,治疗疾患,所以不能不通晓经脉的知识。

那么,经脉在全身的循行,是按照子午流注的时空顺序,有先后的,古人按照寅时为起点,把肺经作为经脉的循行起始点。

手太阴肺经——主要体表循行路线在上肢,所以归手,又在上肢的阴面,故属于阴经。

1循行路线:起始于中焦胃脘部,向下循行,联络于本经的表里脏腑——大肠腑,再从大肠腑返回,环绕胃的上口,上穿过隔膜,联入本经的脏腑——肺脏,再从肥内气管横向走,前出腋窝部于体表,沿着上臂内侧,在心经心包经的前侧下行,延肘部和前臂的内侧,桡骨的下缘头内侧,越过脉搏动处穿越手掌前侧隆起的鱼部,延大拇指到指端。另一分支,从手背进食指背部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肺经的循行动态图

从循行路线可知:胃、大肠与肺高度相关,胃肠受凉,肺立即有感应而咳喘,而肺受凉受热或烟熏,亦会影响到肠胃的病变。比如大肠癌的发病,与抽烟高度相关;过度喝酒与肺癌高度相关等。

而通过对循行体表的本经经络穴位进行相应的刺激,也能影响到内部脏腑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调节和治疗本经与表里经脏腑的作用。比如,刺激尺泽穴或者鱼际穴直接应对肺部、大肠腑甚至是心脏的病变。

2是动则病:在此经络经气一旦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出现肺气胀满,气喘、咳嗽、缺盆痛,剧咳之时则会双手交叉按胸前,感到眼花目眩、视物不清,这是臂厥病,肺气逆乱所致。

经脉上的腧穴主治肺脏之病,症状是咳嗽气逆喘促口渴、心中烦乱、胸闷、上臂内侧前缘疼痛、厥冷,手掌心发热。

经气有余时:会出现肩背部遇风寒而痛,自汗出而易感风邪,小便次数多而尿量少等症;经气不足时:背部遇寒而痛,呼吸气少而短,小便颜色异常等。

3治则:气有余时——泻,不足时——补,热证时——速针,寒证时——留针,阳气内衰致脉道虚陷时——可以用灸法使其隆起,不亢不虚但失调时——用本经腧穴即可。本经亢盛时——寸口比人迎脉大3倍,本经气虚者——反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096评论 0 33
  • 教你快速记住人体12条经络(最全经络知识) 2016-03-26 18:13阅读:114,338 X 学经络快速入...
    xsd88阅读 13,281评论 4 67
  • 经络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
    code_w阅读 9,054评论 0 10
  • 上周市场研究协会双年会上,前会长刘德寰教授展示了一个中国市场调查行业中在线调查份额数据,我印象里是8%多一些。经过...
    RichardZ阅读 2,860评论 0 3
  • 那时,你什么也不懂,你仅仅是一棵小草,一片白纸。可是,我对你的怜爱和喜欢却如大江汹涌,海一般辽阔无边。 (《甲纸配...
    乔桥阅读 3,961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