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咕咚》之思考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领悟文章深刻的道理。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课上,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把一块石头从高空扔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表演,渗透德育。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本节课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学生的表达、表演还待于提高,今后多训练培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8-2019学年上期二年级教材培训解说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 转眼就是一年,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这里,共同学习新教...
    寒烟冷月阅读 3,258评论 0 2
  • 童话,一般指虚构故事作品(英文名:fairy tale),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童话是具有浓厚幻...
    晚起画蛾眉阅读 2,269评论 1 6
  • 最新mac系统千万不要用brew安装,推荐使用官方文档:https://docs.docker.com/docke...
    人在码途阅读 27,086评论 0 7
  • 一早醒来,看微信,老家的哥哥说门前的黄皮果树已经有冰挂了。我在暖暖的被窝里突然感觉到了一丝寒意。 想...
    阳光之恋123阅读 265评论 2 4
  • 第一节MD课程 卜算子·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只愿君...
    bubbley阅读 47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