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编辑:木加南
推荐语:早高峰、晚下班是巷子的喧嚣与匆来往走人群的烟火生活,朝九晚六间则是巷子的廖寂与房东一族的散漫自在。随着一纸拆迁书变迁了的是城市容貌,还有西漂一族为城市规划与建设付出的辛劳与不凡。
《窄巷子的变迁》,木加南精选推荐并分享!
小区的对面,以前是一个窄窄的小巷子,沿着它往里走,是一个城中村,村子里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小楼,紧紧地挨在一起,一般都盖到五六层,可以前它们并不是这样,大概只有两三层而已,由于后来村民们不断地在楼顶上加盖,楼层越来越高,才变成了这个样子,它里面住了不少来西安这座城市打工的人们,他们往往被自己和当地人称着“西漂一族”。
小巷的道路窄窄的,一边是一个单位高高的后围墙,墙的顶端布上了带刺的铁丝网,另一边是一个建筑工地低矮的砖墙,墙面上斑斑驳驳,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各种野广告,这是一条三米多宽的土路,路的两边还稀稀拉拉地栽了一些树,让路看起来显得更为狭窄,更为拥挤。
天气好的时候,小三轮车开过,扬起一片尘土,路过的人穿的衣服上落下了粒粒的尘埃,遇到雨雪天气,满地泥泞,人们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裤管上溅满了雨水,粘上了厚厚的泥巴,抬脚移步,很是艰难。
巷子看起来确实不起眼,但来来往往的人却不少,男男女女形形色色的,年龄倒是以年轻人为主,每到早上上班高峰时刻,巷道里的人蜂蛹而出,迈着急匆匆的脚步,手里拿着从巷口早点摊上买来的早点,边走边吃,边吃边走,他们背着包包,步履匆匆,赶往最近的主干道上的公交车站乘车 ,从这里奔向了市里的各个角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开启了他们一天的生活。
早上九点过后,晚上六点之前,这条小巷子里行人寥寥,有点落寞,偶尔看见几个本地人,穿着休闲的衣服,穿着拖鞋,手里牵着一只小狗,似乎刚睡醒似的,懒散而漫无目的地走着,熟悉的人都知道,他们大多是住在这里城中村的房东。
他们每天的工作基本上要么坐在自家的门口喝茶闲聊,要么围在一张桌子上噼里啪啦地打麻将,到了月末,只要敲开打工人的房门,逐户收上自己的房租,他们的腰间很快就鼓起来了,整天过着衣食之忧的生活。
一到了晚上的下班时间,沉寂了一天的小巷口马上又热闹了起来,打工的人们又回到了这里,尽管他们的消费水平不高,但这里人员聚集密度大,人气高,自己做饭的人也不多,小摊小贩们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卖水果的,卖小吃的,手机贴膜的,修鞋配钥匙的,应有尽有,这也给附近小区的居民带来了方便,有时他们买个小玩意什么的,也不用跑很远的路,就地就可以找到,感觉还是蛮方便,挺不错的。
可是去年,这里突然贴出了一个拆迁公告,小巷里的城中村被纳入了城市更新项目,已经被列入了当年的实施计划,马上就要进行拆迁,一些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补偿方案已经贴出来了,设计部门在路上撑起了三脚架,架起测量仪器,不停地变换着位置瞄来瞄去,长长的保安队伍已经开进了村子,开始维护着这里的秩序。
于是这儿又热闹了起来,只不过与往常有所不同,巷子里变成了旧货市场,卖煤气灶的、卖空调卖冰箱卖电视的,卖桌子卖床卖风扇的,卖的主要是平时日常的生活用品,这些东西甩卖完毕之后,他们提着大包小包,或者拉着带滑轮的行李箱,面无表情地走出了窄巷子,继续往城市的边缘退去,在那里的城乡结合部寻找新的住处,对他们而言,尽管在为这个地方年复一年地做出了贡献,可偌大的城市却不是他们的家,没有栖身之地,搬来搬去,已是家常便饭,说走就走,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三年之后,那个城中村从西安这个城市的版图上消失了,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拥有十几栋高层的新住宅小区,在短短的时间内从这里拔地而起,窄巷子已被双向八车道的大街所取代,那个城中村的村民大多回迁到其中的几个大楼里,每家每户都拥有几套房产,他们继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打工的人们则在别的地方已开始了和先前同样的生活,继续着自己西漂的旅程,但这个地方那种特殊的氛围却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