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可我从六岁起就再也没听过母亲的声音,每当看到别的小朋友依偎在母亲温暖的臂弯里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莫名的羡慕和期待。多希望妈妈也能出现在校门口接我放学,到肯德基陪我吃汉堡薯条,在家教我读书习字。可是,这些都只是奢望,在梦里才能实现的,一睁开眼,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的一个小村庄,那里人多地少,为了改善生活,很多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坑坑洼洼的土路,简约老式的砖瓦房,井水,蜡烛,还有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一群善良朴实的人们,这些都是我童年的记忆。那时候真的很贫穷,物质贫穷,精神也贫穷。
我就是一个留守儿童,虽然我有爸爸妈妈,但是他们却很少陪伴我,甚至,我都感觉不到他们是爱我的。他们总是有各种理由和借口,总结一句话:为了给我创造更好的生活。人家都是每年回来团聚,可我的妈妈一去就是6年,妈妈的脸在我的脑海中都模糊了,我想象不出妈妈现在的样子。
从4岁起,我就跟着姥姥相依为命,姥姥就像我的妈妈,每天接送我上学,在我生病的时候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有时候,姥姥会卖了自己养的小羊羔,给我买新衣服,买烧饼夹肉。我感激姥姥,我恨妈妈,妈妈给了我生命,姥姥却让我学会了坚强。
那是我十岁的某一天,一个陌生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回来了,她说她是我妈妈,那个小男孩是我弟弟,她这次回来是要把我带走的,我没有叫她妈妈,就是喂喂喂……她说我没有教养,我不懂事,我没有养成好习惯。她回来就是一股劲地责备我,责备姥姥。可她才是我的妈妈,她用时间陪伴了所谓的弟弟,交换了金钱,那我呢?她为什么不能吝惜一点时间教育我,宠溺我?
也许妈妈在我的心里不再是慈祥的代名词,我已经给她定了型,我已经把心门锁死,我宁愿妈妈一直活在我的期待里。在回来的日子里,她每天都陪伴我,关心我,吃饭时把肉夹在我的碗里,到商场给我买洋气的裙子,到书店买我喜欢的漫画,可是我每天都不理睬她,每天都用愤怒来回答她。我要告诉她,我就是她说的那个野孩子,没人管,没人问。
一个月后,她问我跟不跟她走,我拒绝了,她走了,她又一次把我丢弃了,姥姥说她过年还会回来的,如果我后悔,那时候跟她走就行了。
妈妈,我不是个坚强的孩子,我也爱哭,我也怕孤独。我不是故意拒绝你,只有天知道我是多么渴望你的抚摸,你的疼爱,我只是在赌气,因为我害怕,你再次抛弃我。所以我就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像个刺猬,生怕受到伤害。你知道吗,当别人说爸爸妈妈在外面赚钱了,我是多么的高兴,多么的欣喜啊,因为那样,我很快就能见到你们了,可是一年,两年,三年,四年过去了,你们还没有回来,我又被别人说成野孩子,没有爸爸妈妈,当时可知道我有多伤心,多自卑吗?终于,你回来了,我有妈妈了,我有妈妈了,谁说我没有妈妈的,那时候,我想让所有人都知道,老师、同学、小朋友,还有同情我的人,我想告诉他们,我有妈妈,我的妈妈就是她,她就在这儿。你给我买的裙子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偷偷地试了几十遍;你夹给我的肉我每次都留到最后,我不舍得吃;你给我买的漫画书我拿到教室里给同学炫耀了很久;你晚上给我盖被子的时候我都没有睡着,我都知道;有时候我还会偷偷地跑到你房间看你和弟弟睡觉……这些都是妈妈的味道。
后面姥姥告诉我,爸爸妈妈出去的第一年,妈妈就生病了,每天吃药打针要花很多钱,为了省钱,妈妈坚持不住院,采取保守治疗,很多时候都是去小门诊。妈妈每个月都让爸爸给我寄钱,每个季度都会给我写信,只是后面妈妈的病更严重了,后面就几个月寄一次钱,只要妈妈好点,就不会忘记给我写信。她把来回的路费都寄给我了,她把妈妈的味道也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