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据实而论,以本人的心性和潜质是无法读懂刘彦和的《文心雕龙》的。因此,很多时候当捧书于手端,即使强迫自己一字一句地蠕动,也不可能展卷多页。但是,很多年前上学时一位教《古代文论》老师关于《文心雕龙》散片式的教学和精进的专业剖析留下的印象,尽管经过很多年时间的淘洗,依然挥之不去。也正是在这种无以言说情结的牵引下,多年来对《文心雕龙》的那种难以割舍的牵绊始终萦绕脑际。对于专业性极强的论著,从学术的角度看,如果不是专门从事相关方面研究的,要达到“术业有专攻”的高度着实很难;而从职业的角度看,作为比较系统的文学专业性论著,《文心雕龙》开篇“文之为德也大矣”的定调定性,还是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也该文论专著建立起关联。也正是出于这个机缘,所以围绕《文心雕龙》的了解与感知所做的事情始终没有彻底放下。而与安师大专门从事《文心雕龙》研究的中文系教授的结缘,多少有《文心雕龙》引介的功劳,而在与他们多年交往中,从他们碎片式的报告和闲谈中所谈及的关于《文心雕龙》中相关论述和生活化的解读,让自己对这本专业性的论著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浅薄地意识到这本文论专著对生活、职业所负有的指导性的价值与意义。
因情牵扯,尽管时间永是流逝,但对多年前邂逅的专著的情结始终无法释怀。当买到罗宗强先生所著的《读文心雕龙手记》一书,从专题性的视角探寻《文心雕龙》中相关专题章节论及的关于写作的话题时,罗先生旁征博引对相关专题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构,让如坠云中的自己收获了醍醐灌顶的阅读体验。作为一本专门为研究生讲解《文心雕龙》的教学札记,从教学和学术的层面,罗先生引经据典,用义理与考据之法围绕十二个专题进行了透辟深邃的讲解分析。既然是针对专业论著的解构分析,所以其关注的点不可能局限在某一个层面,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进行全方位地辐射。博大精深的文论本身的特质,决定了专业性探寻所选择的视角。
作为一部专业性文论著作的教学札记,罗宗强先生在对原著进行解读时,定位在文学这个轴心,然后围绕写作所涉及的点和面,旁及创作论、文体论、情采、辞章等内容。因为授课对象的不同,对原著内容的取舍点也不同。而对经典的解读,由于其容量巨大,其含括的内容丰富,所以想通过课堂教学的视角穷尽所有,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而对经典的解读向来就存在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两种路径:我注六经,尽量做到接近于原著本意,无论是辞语的训释还是理论的辨析,都要求严谨;而六经注我,则是思想家从自己的本意出发,原不再读懂六经,或读懂而意不在阐释其本义,而在于借六经以宣己意。比照两种方式,归结于一点,要真正挖掘出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必须读懂。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的衍生和拓展才是有价值的。抛开原著本义而言他,这是舍本逐末的妄举。正是秉持着这样的阐释解读原则,罗宗强先生对《文心雕龙》的解读都是立足于原著,然后回归经典丛林从中撷取各种资源以辅证。这样,读者在知其然的同时,更能够知其所以然。当前世今生、来龙去脉梳理清楚,纲举目张所带给读者的自然是化繁为简的易于接受和理解。
说到回归,罗先生在解读原著时把其浓缩成回归文学本体和回归创作主体的本心:回归文学本身,即让文学独立于其他学科,脱离于其工具性的身份;回归创作主体本心,即文学创作成为个人的人生体验、人生感悟的一种表达方式,重在个人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感悟、理解和对个人情怀的抒发。由此可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劳作,其是远离工具实用价值的比照的。作为自我表达和喧嚣的思想情感外铄的产物,创作主体在进行创作时在坚持基本的创作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思接千载,视通八级。不过,不管你是以写实的,还是虚构想象的,创作者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独抒性灵、真实表达。只有这样,产出的东西才能够从一个视角透视生命个体对宇宙人生的认真和投注的观照。
因为是吾手绘吾心,由于创作主体的人生际遇不同,其与社会保持的距离和关系度不同,其通过文学所呈现出来的文学特质也不一样。但是,粗略地梳理林林总总的文学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四大块——乡国情怀、亲情主题、描写社会百态、感悟人生哲理——是永恒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的不断创新产生许多新的门类,但都是这四个主干旁逸斜出的副产品。纵观这四大主题,它们始终贯穿着对人生的关怀,大至重大事件的反应,小至生活小情趣的追求,其表现的无不是“我”对人生的理解,“我”对善恶的态度,“我”的价值观和生活情趣——写的是人生,实写的也是我,一个真实的我,和这个真实的“我”眼中的真实世界。不论是从刘彦和的视角,还是从罗宗强的视角,这种对“我”生命的观照和对所置身世界认知和感悟的真实理解和表达是进行文学创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不平则鸣,是一种文学创作的动因;而赋闲弄墨,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围筑的三维时空中为情造语,抒写自我也是一种创作的源起。不论出于何种动因,借文墨附会寄情时,遵循创作的应有规律,适时创新,才能把文学的应有之意彰显出来。
一本书的展读,零零散散的串烧,不成体系的堆叠,没有逻辑严密的遣词用语,言说的仅仅是一时阅读的感悟。兴之所至,情动于衷,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