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人终其一生,是自我疗愈和自我相处的一生。好好爱自己才是我们要终身学习的技能。
成为自己的向导,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一个方法一个方法的学习,一步步成为自己的向导,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这不是你的问题”!
心理学团队曾做过一个调查:你觉得阻碍你更好爱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其中“自我怀疑”高居前位。
网上有一组漫画,叫《抱抱,有些事,不是你的问题》。漫画中的女孩,蜷缩着坐在床边,心情是灰色的。她回忆着:
小时候爸妈吵架,妈妈会说“就是因为你,不然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长大了和朋友出去玩,因为自己话比较少,被同学们说“今天氛围不到位呀,你不太不合群呀”;
工作以后,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项目失败了,大家都窃窃私语,我猜是我做的不好吧……这时候画面出现一个只黄色的大熊,他只说了一句,“抱抱,有些事,不是你的问题”。
很多问题,真不是你的问题。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怀疑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里张德芬老师说:
世上不过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上天的事。遇到问题的时候想一想,这是谁的事?又关我什么事?做人既不“甩锅”,但也绝不随便“背锅”。
这样就不会随便因为别人一句“都怪你”,而陷入自我怀疑了。不活在别人的嘴里,是学会爱自己的第一步。
诚如三毛所说: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请相信生命的韧性是惊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护。
“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你得知道你的天赋、优点、能力水平,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局限和一切由来的原因。
寻找自我、取悦自我的过程并不简单,因为我们需要站到更高的视角看自己,了解自己的力量、资源和勇气。这是哈雷特博士给我们的忠告。
李开复早年在美国求学时,学的是政治科学。因为从小聪明,逻辑能力强大,家人对他的学业也是寄予厚望。
但在李开复眼里觉得政治科学十分枯燥乏味,自己毫无兴趣。
从这个时候他迷上了桥牌,严重的时候一天能打上十几个小时。懂自己的人平常看起来和我们一样,而不一样的是逆境时展现的冷静和笃定。
李开复开始寻找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他发现高中时候就很喜欢计算机,虽然基础不是很厚,但是他知道自己对这个学科充满热情。李开复毅然决然的改成了计算机专业,后来,很快成绩也从C直接升到A+。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即使当时计算机专业的未来前景并不明朗,但是他是有自己的见地的。李开复说,这是他一生做过的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因为他了解自己,他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哈雷特博士所说,我们要认识和信任一个永远支持你的人,而那个人就是你自己。人终其一生和周围世界的较量,最后求的都是与自己的和谐相处。
不把期待放在别人身上,不把情绪怪在别人头上,都是善待自己。
就像可可·香奈儿所说:
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