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蒙阴山脉,怪石嶙峋。
其中有一段花岗岩,光滑险峻如刀削。
名曰刀山。
天不亮,一支自发组织的登山队就出发了。
这是一群户外业余爱好者的自发行为,大家因为爱好一起去探索,但没有任何官方保障,一切都是自愿。
王一书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心中满是期待。
他是一个纯新人,对户外的一些常识也没有太多的学习研究,算是仓促上阵。而这支队伍接纳他,也是因为他经锻炼,体能好,也有另一个原因,他是律师,大家喜欢和律师交朋友。
尽管王一书基本上每天都锻炼,但他还是远远低估了这次出行隐藏的隐患。
山如其名,刀山。
王一书并没料到上刀山可不是闹着玩的。
02
队伍从一个小山村里进入。
从山脚往上看,密密麻麻山上的树挡住了视线,半山腰种满了板栗树、柿子树,非常壮观。
进村就是一个大水坝,一行人背着背包,浩浩荡荡向山里开进。
大家基本上都有户外经验,装备也比较专业,只有王一书穿着比较随意,背着一个简易旅行包,更像是去旅游。
山上其实已经有了比较成熟安全的上山路线,甚至都修好了山路,但是如果走现成的路,就失去了乐趣。
驴友就是没路找路,找乐子。
这群户外驴友更想玩的是野外刺激,想寻找纯天然野路子,为了增加探险的乐趣。
在大坝旁边有一个很小却隐蔽的小路是驴友们开发出来的所谓刺激路线。
沿着这条路线要穿过许多树林丛野,也增强了体验感。
王一书想起了大学时,经常爬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山。只不过,山上的植物比较多,都是附近村民开发出来种猕猴桃,和刀山相比,少了坚硬与野趣。
王一书登山前是做过功课的,包括一天的行程、细节都研究了一遍,这和他学理科不无关系,喜欢什么事情者事先做周全的打算。
他了解到,现在户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开发建设的速度太快,很多路线、景点今年还在,明年可能就种上经济作物了,而且官方有一个数据就是,十年后,将会有越来越少的地方供户外爱好者们游玩了。
再就是户外环境被污染严重。
并不是所有驴友环境保护意识都强,有些驴友素质一般,喜欢到处扔垃圾,还不觉得是什么问题,尤其是有些驴友拿着一些户外炊事装备用完后随手扔,一路上会见到许多气罐之类的废弃物。
王一书对此也只是听说,并没有亲眼看到,多少心中并不是很认可,但对环境整体被破坏还是有目共睹。
他跟在队伍的后面,沿着别人的走过的路线,一步步向前推进。
一开始,路线比较平和,并没有什么挑战。王一书跟在后面,觉得也没有别人说的那样累,也没那样险而有趣。
想起自己曾经多少次爬过一些土山,甚至经常冲山坡,也没有觉得太累,这虽说是石头山,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跟在别人后面直接走就行了。
3
越往上走,山势越徒,渐渐的,刀山呈现出他令人叹服的一面。
王一书第一次爬这种石头山,穿着户外的鞋子,才感到真的需要专业的装备才能更好的克服攀爬过程中而临的种种地形。
他俯身贴着石面往上爬,感觉自己尤如一只壁虎,身贴石面,向上攀去。
当手触摸干净泛白的花岗岩时,仿佛与大山的灵气瞬间接通,脚下不觉得一股力量自涌上来,激励着自己继续前行。
驴友们踩踏出的山路有的是唯一,有的是很多条,可供选择。一般情况下,新的路线会在树枝或显眼处系上红绳,或者其它显著标志,顺着这些标志走就行了。
王一书内心不服气,也想着可以挑战表现一把。
别的驴友在前开路,他紧随其后,还不怎么想走寻常路,总想另辟蹊径,本来这些小山路都是驴友已经探索出来的,相对来说,算是增加了难度,已经不是寻常路了。
也即是说,风险也相对增大了。
但王一书还总想再开辟新的路线。
这也许就是驴友喜欢户外的原因:不断探索。
与之前爬土山坡不同,这些石头山山势更复杂险峻,而且有些地方真的一旦被困,上不去,下不来,如果只身一人攀爬,是万万行不通的。
但王一书内心深处可能已经具备了探险的基因。
无知者无畏。
王一书不断地想挑战新的路线尝试。这也同时意味着风险会越来越大,他不知道这也是驴友野外探险的一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