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瑕瑜本天成 英雄世无双
第六节 老虎凳和迷魂汤
蒋门神被打跑了,背后的武装部长张团练竟然没有什么动作。
施恩有点不放心,“使人打听蒋门神带了家小不知去向,这里只顾自做买卖,且不去理他。就留武松在店里居住。自此,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利息。各店家并各赌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来与施恩。施恩得武松争了这口气,把武松似爷娘一般敬重。”
呵呵,请神容易送神难,估计施恩对自己的亲爹也没这么孝顺过,除了借武松的名头多搞些钱,对于以后怎么打发这位爷,施恩很挠头。
但机会终于还是来了!
张都监派人来请武松。这可帮了施恩的大忙,既然事儿已办完,赶紧把这位爷送走最好。
施恩询问武松的意见:“兄长,这几位郎中,是张都监相公处差来取你。他既着人牵马来,哥哥心下如何?”嗯,哥,这可是我的顶头上司,马都牵来了,这个不去不行,你还是快走吧。
书中说“武松是个一勇之人,终无计较”,爽快的答应了。呵呵,看到这里,我又有点想笑的感觉。施老先生的老毛病又犯了!
由前面我们对武松的分析可以看出,二哥的心眼儿还是很厚实的。我认为,武松此时答应走人,可能有两点考虑:一,他不想这么天天待在快活林,自己不是黑社会打手,是打虎英雄。二,到张都监那里,会不会有些翻身的机会?
一切似乎都在向武松希望的那样发展。我们看。
张都监便对武松道:“我闻知你是个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与人同死同生。我帐前见缺恁地一个人,不知你肯与我做亲随体己人么?”武松跪下称谢道:“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坠镫,伏侍恩相。”
阳谷县的那一幕要重现了吗?
武松到都监府之后,早晚都监相公不住地唤武松进后堂,与酒与食,放他穿房入户,把做亲人一般看待;又叫裁缝与武松彻里彻外做秋衣。武松见了,也自欢喜,心内寻思道:“难得这个都监相公,一力要抬举我!自从到这里住了,寸步不离,又没工夫去快活林与施恩说话。虽是他频频使人来相看我,多管是不能勾入宅里来。”武松自从在张都监宅里,相公见爱,但是人有些公事来央浼他的,武松对都监相公说了,无有不依。外人都送些金银、财帛、段匹等件。武松买个柳藤箱子,把这送的东西都锁在里面。不在话下。
这可比在阳谷县做都头时还要风光,武松认为出人头地的机会又来了,虽然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担心,想见见施恩,通通消息,但时间一长,警惕性自然就没有了。这从他开始替人说事,收受人情就可以看的出来。
这还不算什么,又一碗超大的迷魂汤端上来了!美女玉兰出场了!
张都监指着玉兰,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伶俐,善知音律,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辰,将来与你做个妻室。”
我们看看玉兰妹妹长什么样子吧,“脸如莲萼,唇似樱桃。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纤腰袅娜,绿罗裙掩映金莲;素体馨香,绛纱袖轻笼玉笋。凤钗斜插笼云髻,象板高擎立玳筵。”
嗯,都监大人还是很用心的,二哥心目中的妻子就是这种美而不艳、知书知性的女人。
我甚至怀疑,在这个中秋之夜,玉兰唱的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也是特地为武松准备的,听到这个武松会不会想起自己的哥哥?想起成家立业?
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这迷魂汤才是真正的“三碗不过岗”!
而眼看地位、美女都触手可及,武二哥此时已经完全忘记了江湖凶险,把一颗心都交给都监大人了。所以,在听到“捉贼”的声音时,马上一跃而起,准备为恩人效劳。武松听得道:“都监相公如此爱我,又把花枝也似个女儿许我。他后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
英雄难过美人关,武松也不例外。此时的武松像一只没有任何经验的小蜜蜂,义无反顾的冲向食人花的怀抱。
偷盗而已,罪不至死。但张都监上上下下“都使了钱”,在他看来,依武松的脾气,是怎么也不会承认的。使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武松拷打至死。
但是,让张都监想不到的是,武松并不是“一勇之人”,面对这个陷阱,武松没有逞匹夫之勇。我们看。
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武松情知不是话头,只得屈招做:“本月十五日,一时见本官衙内许多银酒器皿,因而起意,至夜乘势窃取入己。”与了招状。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官场之上,总会有些门路,总会有些漏洞,武松在官场的时间也不短了,对官场的东西大体也有些了解...只要分赃不均,就没有铁板一块。
武松在等一个人。
施恩果然来了。快活林每月收入二三百两银子,这是施恩自己说的,我估计实际数目还要多。自武松来后,收入翻倍。什么概念?就是每年有大约万两白银的进项,这可是一个大买卖。武松知道,施恩父子是不会放弃自己的。
我们看,施恩为救武松,前后总共才花了二百多两银子...真是够兄弟,够大方!
但是想不到,就是这区区二百两,竟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们看。
施恩径回营里,又寻一个和叶孔目知契的人,送一百两银子与他,只求早早紧急决断。那叶孔目已知武松是个好汉,亦自有心周全他,已把那文案做得活着。只被这知府受了张都监贿赂嘱托,不肯从轻勘来。武松窃取人财,又不得死罪,因此互相延挨,只要牢里谋他性命。今来又得了这一百两银子,亦知是屈陷武松,却把这文案都改得轻了,尽出豁了武松,只待限满决断。
我估计,这张都监当官当久了,只知道伺候上官,已经忘了送钱的套路,只伺候好了法院院长,没有把审判庭长叶孔目放在眼里。呵呵,官场就是这么奇妙,武松的运气不错。
有这当案叶孔目一力主张,知府处早晚说开就里。那知府方才知得张都监接受了蒋门神若干银子,通同张团练设计排陷武松,自心里想道:“你倒赚了银两,教我与你害人!”因此心都懒了,不来管看。捱到六十日限满,牢中取出武松,当厅开了枷。当案叶孔目读了招状,定拟下罪名:脊杖二十,刺配恩州牢城。
这段话太有意思了,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嗯,其中就里,是什么意思?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而且张都监已经来送过两次钱了,为什么还会有“你倒赚了银两,教我与你害人”这种想法呢?
呵呵,其实我断定,问题就出现在“就里”二字之上。对蒋门神送给张都监的银子,叶孔目肯定是说了一个天文数字。知府大人的心理失衡了。如此而已。
为一百两银子都这么拼,叶孔目应该是所有大宋官员的典范。
花小钱、办大事,施恩是所有大宋混混的楷模。
武松又一次被刺配,施恩来相送的时候只拿了一小包散碎银子,而且,在看出押送的公人不怀好意的时候,他什么都没干,只是“哭着走了”,嗯,我记得,林冲刺配的时候,鲁智深看出公人不怀好意,可是一路相送的。嗯,做人的差距太大了!
嗯,施恩救武松,是为了把武松留在孟州,霸占快活林,现在,这个人要刺配恩州,用不上了。但又不能得罪,装点可怜,送点小钱,就这样吧。
对武松来说,女人、兄弟、恩公,只是代表了欺骗、利用、陷害!
英雄的心已经凉透了!
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安慰。只剩下一腔的怒火!
不用伏虎降龙手,那得转世罗汉身?
好戏又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