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无法, 唯有苦练。磨穿墨砚成正果。按照教学常规, 必走临帖之路,见多识广, 扩阔你的视野, 成就你的艺术抱负。但是,临帖从中腌割抄袭,只得其形,懞懂其神。习惯成自然后,再难突破䉒篱而创新。身处神卅几多人,执着毛笔写繁不写简。他们未曾赏识简化字里主画的妙趣。
名帖无数,穷究无尽。粗略可知分两大类:即碑学与帖学。 既然说书法始于篆, 学篆是必要的。篆字雕刻在铜器和石上传世,含金石刚性的质感。尤其春秋战国的金文, 结体均衡, 曲线沉实圆硬。如《毛公鼎》等。到了秦朝统一文字后, 秦篆变得工整对称而刻板。又是把永字八法规范化,仿佛见到了印刷字体似的。秦朝历十五年即亡, 故小篆在史很短时间。重先学习和发扬篆体书法, 是清朝学者的功劳。
秦亡汉代隶书出。汉隶扁平, 蚕头燕尾;字字横势波挑, 动静相间, 形质清中带俗。这个时代留下很多碑帖, 其中著名的有《张迁碑》。该帖古拙耐看,横划变化于无声无息中,几乎无一页重复。《礼器碑》含草意, 笔划粗细顾盼, 犹如风吹裙带,好不洒脱。《乙英碑》庄重如楷, 足以典范隶体。《石門颂》是运用正锋的高手, 长袖当舞, 只嫌体态未够美感而已!读练汉碑,助你了解铺毫的手势笔法,为学楷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棣书实属古代楷书的初期。
正楷最早见于《宣示帖》,由棣蜕变而成, 原创味浓。后有《爨龙颜》及《龙門十二品》等, 这个时期的楷书, 结字均衡,充满朝气,难怪世人推崇魏碑了。
楷书发展到了唐朝, 已经烂熟,变得笔笔分明, 字字正襟危坐, 接近了美术字了,连印刷体也自愧不如。唐楷法度森严, 显示功力的最高境界,这是一座高峰, 后无再高也。典范的字帖是《化度寺》、《多宝塔》等。浮躁与正楷难合, 学正楷者越来越少。
自宋元之后,多数人喜好行草, 选学二王的字帖,《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行书数《兰亭序》、《祭侄稿》、《寒食诗帖》为最。临帖令字普通化, 甜俗化,统一化。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临摹太过专注字划外形, 忽略了作者的本意和手法,永远学不真。白受那闲话:得之形而失之神。就算随手一抹, 如无同样的笔和手势, 亦难神似。学某人某派, 教人纸抄纸。此乃当今学字的时麾。
学书之法, 探索而练为上法;读帖而练为中策;对帖临摹是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