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再别康桥》认识了徐志摩,又因为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
林徽因出生于官宦世家,端庄清秀,从照片中就可以看到,那可是标准的巴掌脸啊,加之清澈的双眸和颇有特点的嘴巴,真的可以秒杀现在那些浓妆艳抹的女明星。但外表永远不会是吸引人的唯一标准,能在那个盛产佳人的民国时期脱颖而出,靠的更多的是才华。
林徽因作为京城名媛,她曾赴英留美,深受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同时又不失大家闺秀的风度,她是当时少有不受中国封建传统影响的女性中的一员,她用自己的知书达理,做到了独立,自由。她有自己的想法,理性,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也因为这样,她最终离开了徐志摩,而选择了梁思成。
徐志摩曾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知,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说出了几分无奈。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能和心爱之人在一起,那是莫大的幸运和幸福,若不能,就只能认命了。
02.
徐志摩是林徽因的初恋,他们邂逅于英国,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但徐志摩对妻子张幼仪根本没有爱情,甚至是反感、永远的不耐烦。与张幼仪的婚姻,是家人的安排,追求婚姻自由的徐志摩内心是不接受的,他没有承担作为一位丈夫该有的责任,让张幼仪受尽了苦。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遇到林徽因后,爱的海誓山盟,就连他自己也曾坦言,他的新诗创作是从认识林徽因这一年开始的,而之前的可以说是与诗完全没有相干。可以说,因为对林徽因的爱,最终成就了这位诗人。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相遇不算是一见钟情,徐志摩比林徽因年长八岁,年仅十六岁的林徽因与徐志摩多次接触后情窦初开,徐志摩算得上风度翩翩,才气显露,加上俊俏的外表,林徽因很难不对这样的人动心。
漂泊在外,认识再多的人也是徒劳。两个孤独的心最终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并开始热恋。于是有了不一样的康桥,一个后来令无数情侣向往的地方。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那是相恋过的地方,所以,康桥再也不是曾经的康桥了。直到后来,徐志摩还曾感慨道:“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只可惜,康桥之恋,是以悲伤而告终的。
04.
谈恋爱可以浪漫,但婚姻却远不止于浪漫。林徽因清醒的知道,徐志摩不是个合适的结婚对象。论才华,徐志摩是比梁思成更有才华,但徐志摩毕竟是个结了婚的人,或许林徽因潜意识里还是有些传统,对再婚的徐志摩还是介意的。
作为一代才女,一直是让人赞佩的对象。林徽因也很难拉下脸来和有妇之夫在一起,让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虽然林徽因自己也亲口对徐志摩说过,要结婚,先离婚。但林徽因还是没有勇气,当时还不满十八岁的她,叫她如何承受的住别人的口舌。
林徽因心里是有数的,若是跟了徐志摩,一生注定是动荡不安。所以,她选择了梁思成,选择了安稳。
对于张幼仪,林徽因是怜悯她的,她懂得张幼仪苦,就如她知道母亲的痛。
林徽因的母亲是家里的二夫人,一直等不到父亲林长民的宠爱,因此而生抱怨,每天在后院哀叹。这一段童年对于林徽因来说是痛苦的,她爱父亲,但同时又埋怨父亲对母亲的冷淡无情。她刚好在类似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她比谁都更懂张幼仪,这让她更加没有勇气去加重张幼仪的痛苦。
05.
有人说,如果徐志摩没有遇到林徽因,或许他还会继续容忍这段父母安排的婚姻,依旧待张幼仪相敬如宾。
可我不那么觉得,多情的人注定是安分不了的。林徽因和梁思成通往美国留学后,两年是时间里,徐志摩便和陆小曼结婚了。
婚后的陆小曼依仗徐志摩对他的宠爱,大量挥霍钱财,打牌、听戏、跳舞、喝酒、吸鸦片一样都不少,让徐志摩的生活陷入困境。
有人替徐志摩可惜,说若是林徽因选择和徐志摩在一起,那么这位天才诗人便不会落得如此地步。可一切尘埃落定,或许命中自有其定数。
即使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一起,他心中依旧不忘林徽因,而林徽因的心底里也一直藏着徐志摩,就好像从未离去。他们的爱情,就如他们都很喜欢的一句话那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曾经相爱过,足以。
原创不易,转载请先简信我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