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的第一次烤火

我的油画

接连下了几天的雨,天是真冷了。三天前晒的衣服,摸摸还是润润的。今天早上起来,决定烧一盆火,一是为了取暖,二 为了考衣服,三是觉得在火盆边画画或者写字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又想起了孙女两岁时说的那句话,奶奶,我们一家人一起烤火好幸福哦哦,

于是,把火盆找出来,开始冬天的第一次烤火。先把盆里的灰到掉一部分,再找来木炭架在火盆里,找一本旧杂志来引火,撕下一张纸,迅速燃烧起来,一张一张的撕,一张一张的烧,一本杂志撕完了,木炭竟然没有燃起来,最后还是借助酒精和几根细细的干柴,把木炭引燃了。

这样费力地发燃了一盆炭火,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烧毛毛炭的场景。

毛毛炭这个名词,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提起了,因为煤和电的应用,毛毛炭已经销声匿迹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晓得毛毛炭是什么东西了,只存在我们这些人的童年的回忆了。

从前花垣人,把用大的硬木树枝烧成的炭叫硬木炭或钢炭,矮小的灌木荆棘,烧成的炭叫毛毛炭,这样的碳,只要一小把干草就可以引燃,一块钱可以买一挑,每到气温开始下降,乡下人忙完了十月小阳春,开始烧毛毛炭了,烧好了用箩筐挑进城来卖。毛毛炭很轻,有时候,烧炭人把两只装满毛毛炭的箩筐重叠在一起,挑四箩筐进城卖炭,花垣人把这样一挑叫做一夹挑。

      小时候,我 家里有一个大木桶,是专门用来装毛毛炭的,钢炭就不需要木桶装,买回来堆在角落里里就可以了。烤火的时候,火坑里放几根钢炭,上面再覆盖一撮箕毛毛炭,这样,炭火就很容易燃烧起来,炭燃起来屋里就顿时温暖,一家人围坐在火坑边烤火,得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小时候的冬天。比现在的冬天要冷的多。屋檐下常常挂着小冰柱,小孩大人都穿棉衣棉裤棉鞋。我们一家人的这些棉装备都出自我妈妈的一双手。

小时候上学。冬天还要从家里提一个小烘笼,这样才不至于生冻疮,烘笼有竹编的圆形的也有用木板做的方形的。里面放一个钵钵,烧一点木炭,提到学校放在座位下,上课用来取暖,一下课,大家都提到走廊来玩。有人蹲下来用筷子弄一下炭火,让它燃烧的更好一点,有些女同学会带几个包谷子或黄豆装进一个大人用完的凡士林盒子里,放在炭上烧,烤出来真是人间美味,有的同学提起烘笼,甩开手臂在空中画大圆圈,炭火烧的更猛一些,当然,这样的操作有时也会失误,炭和灰洒一地,甚至钵钵也会掉下来砸烂,出现这样的失误,自己会很懊恼,旁边的同学们很开心,常常引起大家哈哈大笑。

      放寒假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经常无事干,自找乐趣,相邀到河边的砖瓦厂玩,找一些小树枝,再挖一个小坑,来烧毛毛炭玩,把树枝折断,放进小坑里用火柴点火热,当树枝烧成红红的火炭时,立即用泥巴把坑填了,这样隔绝了空气,火炭就不再燃烧了,过一会再去扒开泥出,毛毛炭就烧成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武陵山区秋至冬,伐薪烧炭乐其中,火子闭炭打脱火,柔弱书生是英雄。在湘西山区的乡村里,冬季取暖是在厨房旁大大的火坑里...
    崖柏人生阅读 813评论 0 2
  • 文 黎浩楠 1 每一年,无论身在何方,到了岁末,我都要回老家过年,虽然在城里已经有了新的家。而回了老家,便只能靠柴...
    黎黎黎阅读 2,324评论 0 7
  • 对于皖南的孩子来说,火桶是最常见的物什,自小就在火桶里长大。 刚刚出生的婴儿,离不开火桶。洗澡时,端两个火盆放边上...
    爱琴海湾阅读 1,125评论 9 24
  • 1 每一年,无论身在何方,到了岁末,我都要回老家过年,虽然在城里已经有了新的家。而回了老家,便只能靠柴火取暖。木柴...
    黎黎黎阅读 1,026评论 10 4
  • 整个春节都是阴雨绵绵,阴冷,也不想出门逛,就只好躲在家里开了暖气看电视。屋里温度高,只穿件薄毛衣就可以,偶尔下楼套...
    沧海愚夫阅读 1,472评论 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