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看完了这部将近四小时的电影。
干脆看之前睡了一会儿。手机静音。
有不会受任何影响一口气看完它的信心,来源于偶然在某家书店摆着的《大象席地而坐》这本书,书里收录了电影的剧本和剧照。往往荧屏后真实存在与生活的创作过程,比电影更动人也更耐人寻味。
人或者一种性格,可以描绘,可以表达,却永远无法解释。
往别处去,就一定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吗。
被留下的和离开的,哪一个更有勇气。
在未曾进入导演所描绘的这个世界之前,早就已经被眼观的耳闻的一些碎片信息所吸引。然而当真正进入到刻画平凡生活中的不幸里,才惊觉无力的承受才是生活的原本面貌。
那些被我们漠视的,忽视的,就是生活的真相。
在书里了解到,导演的朋友提到导演喜欢听后摇。因此片中在长镜头交织着后摇,渐行渐远的虚无里,每个主角都找不到出口。
因为每个人都试图解释自己的生活,为什么是过去那样,现在是怎么样,未来将会是什么样,但其实谁都没办法寻找到一个固定的答案——就像主角们都没法逃开的现实,永远都无法踏上的那列火车。谁都不是因为缺少勇气,而是始终不能给自己一个真诚而合理的解释。
电影里,主角们都深陷亲密关系的漩涡,依赖和信任成为原罪。当那些刺耳的贬低一次次在耳畔响起,无望的人生仿佛一次次重启。每一次沉默都像是发出求救。只不过那声音没有反弹到任何物体上而已,仿佛在离我们很远的宇宙中爆炸,仿佛在离我们很远的动物园里,坐着的那头大象的嘶鸣。
生活的烙印是什么时候起,让我们无知无觉,就这么落下的。没人能说出准确的时间。
但会有人说,这是能够承担生活中风险的开始。当拥有麻木和无畏,或许就是痛苦的结束了,就像躺着睡觉的长颈鹿。看上去没什么异样。或者说看上去只是以为的那样。
这是一部关于一天里四个家庭发生的故事,镜头的流转总能带我进入故事的更中间。
扭曲的原生家庭带来的苦难,并非是无法克服的,但确是无法释怀的,拔下了钉子,板子上的痕迹永远都在,因而形成了一辈子都可以无休无止争论的焦点。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混迹社会的边缘青年,被子女礼貌驱逐的老人——电影里有句台词是这样: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可以去赌,但到了你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是不一样的。你留在这里才能解决问题。这样说起来,被留下的,才是更有勇气的。他们已经明白这狗屁生活根本不需要真诚,也没有人会管合不合理,甚至不需要解释。
我的生活就是一堆破烂,每天堆到我跟前,清理了一块,就有新的堆过来。
人类本来就是制造垃圾的艺术家。
所以人人都是艺术家。
电影结尾处,幽暗的夜,汽车的一束光钉在那儿,照着踢毽子的乘客。远处传来的大象的嘶鸣划破夜空,谁期待未来吗,大家都期待,去新的地方堕入轮回。而那头大象会一直这么坐着,直到生命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