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记》中,最为触动我的一句话是:“深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自信有几分才华,不甘与瓦砾为伍。日渐避世离俗,心中自卑怯懦之自尊终在愤懑与羞怒中愈发张狂。”每当我读到此处,都不禁地感叹,“这全然写的就是我啊!”
很早,我就深深地明白,无意义,完成任务式的人生不会令自己满意。
为了为自己而活,我曾经尝试过创业:开过手工作坊,写真照相馆,甚至办过儿童培训机构。但最后,全部都无疾而终。
但我却始终相信,人生唯一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我有了将兴趣爱好作为职业的想法。于是,我在网上挂上了“英语口语陪练”的技能。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全凭自己的实力招到了3名成年学生。开始,我的热情高涨,但每天重复的口语练习,逐渐让我感到厌烦。再加上自己口语中多少带点中国腔,让我有些不自信,总怕有人说我不专业。毫无例外地,我还是选择了放弃。
因为有海外背景,我幸运地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但我却不屑与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文化融合。我的心没有沉下来,脑子里不断地想着创业,却又担心失业后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在职期间,我学习做过电商,自媒体......找不到方向的我过得十分焦虑。
在清醒的时候,我回顾过去,发现自己的每一次创业凭借的都只是一股冲动与热情。我从来都没有制定过企划书,做过市场调研,更不要说盘预算了。这样的创业失败是必然的结果,因为我一直想要实现的并不是自己的梦想而是梦想中的生活状态。
我从最初怀有梦想而愤世嫉俗,接着为了活着而苟延残喘,最终发现自己既不是明珠亦不愿当作瓦砾,我已经全然被自己的懒惰与虚荣之心所左右,这让我的精神状态几经崩溃。
世人皆为自己内心的驯兽师,而我内心住着的应该是一头猪。 渴望着“天生我才必有用”, 却不能沉下心来“术业专攻”。如此以往,内心那头猛兽终究会让自己原形毕露。
如《活着》中余华反强调的:“人生的本质就是活着。”活着,要么,接受平庸,得过且过;要么,心如磐石,持续精进。无论如何,活着本身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