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尼采
-成熟是什么?
我们常常觉得,人到一定年纪就会慢慢成熟起来,懂得了人情世故,懂得了迎来送往,懂得了物欲人心。
对于一个中年女人来说,聊“成熟”这个话题似乎有些可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了人生过半的时候,对待任何人事物应该通透了,应该拥有成人世界的那种成熟与处世娴熟的技能。
可是,为什么在这个阶段还会有很多人有一些困惑和痛苦呢?
在被别人评价说“你太幼稚了”、“你太可笑了”、“你是一个纯粹的人”的时候,我们总是严重的怀疑自己,“我成熟吗?”在别人眼中我是不是一个特别幼稚的人?
是自我为中心,自己以为的保持一颗所谓的美好的童心,还是不解世事,木讷而无趣,不够成熟?游走在思想的边缘,想去亲密接近,却也不敢走进,好似走近一片大海,虽景色迷人却也汹涌,不想沾湿我的“鞋”,也不想被裹挟淹没其中。
-于是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习惯了三种状态:
1.远离。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情,面对时觉得好辛苦,就会不由自主去远离。面对一些性格不合、气场不合的人,会自动选择远离,给自己减轻压力感。
2.回避。远离没有问题,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可是,“回避”不一样,回避责任、回避问题只会导致我们更容易出现更多的困惑。不成熟的人,可能就容易出现回避心态,让自己暂时是舒服的安全的。
3.将就。有些工作、有些关系、有些人,我们一直在将就着,丢之可惜,拥有却对自己一种消耗。
这三种状态是我们内心的参照,也是不成熟的表现。要做一个成熟的人,学着从内心深处探索。
要拯救一个人先拯救她的思维,一个人的思想是最可怕的东西,它可以摧毁一切,也可以创造一切。
@江江
年轻时,总是关注别人的眼光,为了家人的期望,努力学习;为了一个好工作,不顾后果;为了好看的脸面,不顾隐藏的痛苦。有时尖锐,有时温柔,有时恐惧,有时勇敢,就像两股力量在拉扯着、消耗着自己的力量。
想满足外界对我的要求和期待,又想自由自在做自己。有人屈从外界做了“他人”,有人勇敢做了“自己”,做了自己的人,是我羡慕的那种真正成熟的人,是尼采所说的“独特个性的形成”的样子。
-一个成熟的人要学着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学会站稳自己的c位,一切从“我”出发”。
1.在处理事情上,由“我为别人而做”转变成“我要做好这件事,这是我的责任。”
2.在处理关系上,我不是配角,我有主动权。任何关系,都是考验我的历练,是上天给我的礼物。对于不爱自己的人,慢慢减少执念;对于讨厌自己的人,多一些慈悲与宽容;对于喜欢的人,放在心中祝福
3.在处理自我关系上,学着管理自己的“心”,在每事每物上,不断修炼内心的强大,将能量聚焦到自身。
我所理解的“成熟”是能成为自己“身心灵的主人”。
不成熟的时候,我们会被情绪所困扰、被外物所蒙蔽,被人所掌控,而成熟是渐渐地掌握自己的生命的主动权,反客为主。学会专注自己、学会鼓足勇气、学会珍惜当下、学会欣喜拥有、学会放下执念、学会接纳所有……
成熟不是越来越冷漠,而是变得越来越温柔,哪怕风雨来袭,依旧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成熟”当是尽力而为,尽心而活、尽享此生!既有面对的勇气,也有淡然的心胸,笑看世间纷纷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