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学家考证,曹家远祖在关外时即已经成为了八旗的俘虏,入了旗籍,属正白旗包衣。后来从龙入关,这才有了点社会地位,但是依然没有显赫起来。直到玄烨登基之前,因出天花被迁出宫外医治,随即安排了孙嬷嬷等仆妇照料,而这位孙嬷嬷即曹雪芹曾祖母,亦是玄烨即后来的康熙皇帝的乳母,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这才有了曹家后来的兴旺发达!
孙嬷嬷在照料出天花的玄烨时尽心尽力、日夜操劳,等到玄烨病好之后,这层关系因为患难之交而益发显得与众不同,因玄烨生母佟娘娘不受顺治皇帝的宠爱,故一般仆妇对玄烨的照料并不特别上心,而孙嬷嬷则不同,故此后登基的康熙皇帝对孙嬷嬷格外青眼有加!后来就把孙嬷嬷的丈夫曹玺外放为江宁织造,曹家此后才慢慢显赫起来!
康熙皇帝一生6次南巡,5次住在曹家,其中1次是在曹玺任上,4次在曹玺儿子曹寅任上,这就是《红楼梦》里面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跟王熙凤说起的“接驾”盛况的来由!曹家三代四人承袭江宁织造一职,5次接驾,可见极其受宠!因为江宁织造隶属于内务府,仅仅只是一个四品职位,远低于当地最高首长一品大员的两江总督,也正因为受宠,所以曹家在南京非常吃得开,连官居一品的两江总督都要来巴结讨好曹家!
但是也因为接驾而埋下了隐患——花钱如流水落下了巨额亏空,后来被追逼偿还直至抄家锁拿回京!曹雪芹被系狱之后因未成年、各方营救等各种因素而被放出,最后跟着家族中的一些幸存长辈们过活,时时回忆当年曹家的盛况,并检讨过失及何以导致一败涂地的结局,忆往事、泪涔涔……这才有了这部伟大文学名著——《红楼梦》!
上次我说如果我来说红楼的话,戏外讲孙嬷嬷并及其他,戏内先讲焦大及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并不是年轻的林黛玉、薛宝钗,而是不起眼的赵嬷嬷,即贾琏的乳母,还有一位是赖嬷嬷,即赖大、赖升等赖家里的老祖母!
焦大、赵嬷嬷、赖嬷嬷,这些老人,都是一辈子为奴为婢,受尽屈辱,尝尽了“奴才”的个中甘苦。所以赖嬷嬷教训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前程的孙子赖尚荣的时候,才有了这么一句“你哪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
其实这句话最应该细看!因为曹家自己就是这样从包衣奴才苦熬了几辈人,这才有了后来的显赫家世!
后来曹家在曹寅的时候是最兴旺发达的,曹寅不仅是康熙皇帝的奶哥哥,而且本身文武兼备,是《全唐诗》编撰的总负责人,也是借此收服江南仍存有反清复明念想的读书人,也就是身负特务职责,所以曹寅在任时可以说是在当时非常受宠的一位,而且因为孙嬷嬷活得很长,比儿子曹寅还要晚才辞世的。康熙南巡驻跸江宁织造府免除老夫人跪拜之礼,亲切称这位当年的奶妈孙嬷嬷“我家老人”,可见曹家当时之显赫!更有甚者,江宁织造曹家、杭州织造李家、苏州织造孙家,这三家互相结亲,就是《红楼梦》书中的所谓“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了解了戏外曹家这一层,再来看戏里的故事,就会好懂得多,最起码不会轻易被作者的云山雾罩给遮迷了眼睛,所谓的假语村言、甑士隐去也就能够稍微看得懂一些;尤其不能被作者因家族身世之悲而营造出的一种深深地悲剧氛围所蒙蔽所感染,而要能够跳出红楼看红楼,借一双慧眼来审视审读,不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否则你就悲不胜悲了……
也许正是因为不明白戏外曹家的故事,看不穿作者散布的悲剧迷雾,所以著名才女作家张爱玲读了很多遍之后仍然觉得悲情难以驱散,这才有了她研读红楼的著作《红楼梦魇》,因为作者曹雪芹写悲剧的手法实在是太厉害了,足以打动任何人,让你深深地沉浸在他所营造出来的悲剧氛围之中,而难以自拔……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局面自然是很难长久维持的,因为政局动荡,身处高层的人,很难真正做到洁身自好、洁身自保,曹家即使是像曹寅这样长袖善舞、善于应对危局的人,也因跟皇家关系太过于密切而不得不被迫卷入,而这正是曹家从繁华顶端跌落、直至一败涂地的根源!
康熙皇帝晚年对太子两废两立造成很多大臣很被动,太子稳居东宫30多年,深相结纳诸多大臣,这其中曹寅也难免不选边站队,而且选择的就是太子这边!康熙皇帝一生育有六十一个子女,其中皇子三十五个,活下来的有二十四个,女儿二十六,很多皇子本事十分了得!康熙皇帝晚年出现九龙夺嫡的局面,多少大臣被迫卷入其中啊!最后胜出的雍正皇帝又是一位忌刻猜疑很厉害,又有霹雳手段之人,所以曹家被牵连自然也难免了,更何况曹寅逝后,曹家后继乏人,曹寅的儿子曹顒继位后没多久就死去,康熙皇帝为安排孙嬷嬷的晚年,从曹寅的侄儿辈中选择了一位老实的曹頫过继给曹寅,而此人却严重缺乏应对之才,特别是缺乏应对艰危之局的才干,所以曹家最终难免获罪……
也因此曹雪芹劫后余灰,所以看透皇家恩威难测!所以贾宝玉在亲姐姐元春晋封贵妃,后回家省亲,阖府上下无不欢天喜地之时,贾宝玉却一人独自置身事外一般,丝毫没有感到喜悦,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我说贾宝玉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有很大问题的,他是在替作者喊出一些戏外的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