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平台,九个高息,很多诈骗平台就是利用高息使得投资者频频上当。而一旦被高收益诱惑蒙蔽双眼,投资者对平台的风险就变得视若无睹。
某跑路平台办公地址显示是摩码大厦22层,但实际该大厦最高只有20层。以上市后给予投资者超高分红为幌子的某资产公司,工商信息显示经营范围信息与该公司完全无关;而所谓的以“2”开头的6位数字股票代码也查询不到任何公开信息。
对于一些问题平台,很多时候,只要多利用网络查询相关信息,勤于分析,其实还是可以过滤掉一批问题平台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现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判断P2P网贷是否是诈骗平台的基本方法:
1.巧用工商查询网站,查看平台的是否真实可信
利用网络搜索,登陆全国信息网站、天眼查了解平台相关基础信息。例如平台股东之间以及平台与借款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对于临时变更股权信息的平台、短时间内集中新注册公司等等需要留意。很有可能平台为了方便资金运作,而注册的空壳公司。从出事的平台来看,关联公司之间多存在这种疑点。
据网贷之家统计,某宝借款公司中有超过9成企业在借款之前发生过注册资本变更,且其注册资本变更。同样,超过9成的借款企业在借款之前发生过法定代表人变更,有的法定代表人一人控制两到三个公司,对于这类平台投资者应敬而远之。
2. 平台口碑情况——媒体、第三方关于平台的相关报道和评价
网络的发达,投资者获取信息也更加方便快捷。投资者应保持对平台动态的关注,除官网外还可以从各种第三方渠道了解平台的口碑和声誉,特别是关于平台的负面信息,对信息作出反馈处理。对于新平台,对其资质更是要进行全面判断,明显存在问题的平台应敬而远之。有新闻报道,很多平台出现提现困难后,有些投资者还蒙在鼓里,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才得知。
3. 官网图片以及网站页面设计是否存在山寨嫌疑
花钱买个系统,甚至是抄袭其他平台资料。对于这种爆料,可以多关注第三方论坛的曝光台。通过图片识别器,可对存在嫌疑的图片进行验证。有很多投资人在第三方平台曝光骗子平台高管作假,高管介绍抄袭等问题。有某出事平台宣称高管来自斯坦福、纽约大学等国际名校,后被扒出高管是某广告模特照片,活生生被打脸。
4. 查看平台高层背景是否真实
管理团队背景是一家平台运营的基础。是否有金融专业背景,对于整个平台的项目风险把控起着重大作用。当然,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也不排除年轻的团队,但有金融背景的高管会更可信。对于那种高管不露面、只做文字介绍、对平台法人等信息遮遮掩掩的平台也需要打个问号。对于那些看上去阵容豪华、名校毕业的高管,也可进一步确认其个人经历的真实性。
5.平台理财项目信息是否清晰合理
除投资者收益率以外,官网看不到任何关于标的的消息,资料称投资人资金将投向平台推荐的优质借款人,但并不知道资产来源是什么,投资人的钱具体投向了何方。
在众多暴雷平台出现后,很多平台存在的问题是很明显,但高息依然让投资者趋之若鹜。违反经济常识的超高额收益、被高收益诱惑而蒙蔽了风险的投资者失去了分析判断的能力。
纵观爆雷的平台发迹得逞大多如此。前期平台以高收益吸引投资者,按时按协议兑付利息,获得甜头的投资者在小额尝试过后不断加大投资资金金额,一旦资金链断裂爆雷撤离早已来不及。
更有甚者,部分投资者抱着侥幸的心理——只要自己在“庞氏骗局”揭穿前成功逃离即可。可惜在高收益的诱饵下,他们其实是很难果断抽身。
6.线下有门店、“权威”广告不代表资金有保证、实力强
很多出事的线下理财公司均以有线下门店跑不了,殊不知跑起路来照样没商量。大多数投资人误把有实体办公场地,办公地点很豪华,看作是平台有实力的保证。
很多诈骗平台恰好抓住投资者这种心理。出事的某宝大肆做央视广告、风行一时的明星代言就是其中一大典型的例子。傍名人、傍名企、傍土豪、认“干爹”各种招数,营造出一种实力强大的假象。当年依靠网贷名人的而兴起的某某平台,暴雷后也留给投资者的只有一地鸡毛。投资者需要记住的是,名人不排除与平台有合作利益关系,一旦出事,网贷名人先行退出,损失的还是投资者。
7.其他所谓的各种平台“实力”
与名人效应相关联的是平台的办公地点的各种高大上和各种赞助、广告的不缺钱。纵观各大大小小的风险事件,也给投资者上了一堂深刻的风险教育课。
更有甚者,挂牌股权交易中心也一度成为投资者衡量平台实力的一大依据。去年跑路的事件中就不乏有在交易中心挂牌的平台。
此外,因缺乏了解,使得一些投资者迷信于平台的注册资本。殊不知,即使是注册资本为上亿的某跑路平台,实缴资本却为零。如果说这是衡量一家平台的资金实力的一大依据,那么这个依据不是注册资本,而是实缴资本。
投资者通过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按照经济常识自我分析判断,戒贪,勿轻信,这些诈骗平台是不能够轻易得逞的。而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这些诈骗平台的生存空间必然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