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哪里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老师兢兢业业地在上面讲计算机的语言,我在下面漫不经心地写着人类文字。写一句,划一句。实在想不出哪些优美的语句来形容这个花未开草未绿冬眠已过春乏来的季节。如此,便不得不回忆模糊不清和模糊不楚语文课本来凑群热闹。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词写得真好,清新又自然。于是在周末,便有幸与张志和来了一段叫做“一面”的缘分。相遇的画面是这样的。据我回忆,一艘石船已在小溪搁浅,一尊石雕盘坐船头,一件又旧又烂的红色披篷分外显眼,一块景点牌告诉我,此雕名曰张志和,此景题名碧溪垂钓。此处须有感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一千多年的时光竟让绿蓑衣成了红披篷,斜风细雨白鹭飞的西塞山成了荒草枯枝的介休绵山,而渔童和樵青两位奴婢成了木牌,上面用汉语韩语英语写满了她们仅存的心事。我想,知道望夫石传说的人们便会明白石船石人的来历了。感慨至此,讲课的老师及时插了一句,“时间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这句比屁还精的话一下子就道破了这段诡异演化的真相。

说完了这茬,我们另换句诗继续营造春天里。“细雨湿衣看不见,吹面不寒杨柳风”,好诗。尽管我记混了,但它还是好。书上比喻春雨,说它不仅贵如油而且细如牛毛。当时年纪尚小的我纠结在了“贵”和“毛”上,便想这天上下毛毛钱,拣一沓够好几次小卖部游一游,怪不得作业本下面的名言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后来我又纠结在“油”上,这天上下油,土地岂能不肥沃,然后枝发芽,树开花便顺理成章。细雨湿衣,吹面不寒,湿度温度很搭,宜人的季节怎能不乏呢。所以我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理解也上了一层,不论早晨晨乏还是春天春乏都是环境宜人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的《春》是我从小到大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小时候觉得他是文学大...
    彭晨龙阅读 4,202评论 0 2
  •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 春天在我们儿时上学的路上,背着书包,迎着徐徐升起的太阳,一路歌唱着,一...
    夏蓝画梦阅读 3,130评论 1 3
  • 1. 春天在哪里? 我抬起头对着天空高喊:“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天空阴沉着脸,悄无声息地飘落下她凝结的泪,...
    追梦CEO阅读 5,550评论 14 17
  • 《敢问中国学前教育路在何方?》 第八章 中国幼师教育:拯救你的春天在哪里? 我们知道,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
    田园泥土香教育阅读 4,734评论 2 12
  • 这是一部作者写完之后同年自杀的作品,也是一部自传体,因此可以看成这是太宰治和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对话。 书中的主人公性...
    陈叹阅读 4,7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