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菜根谭》之“修身”二十八
☞ 原文: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 品悟:情性之共,理欲之辩,平情难得,寡欲何求?!
梅花香自苦寒来
情趣的集合是相同集中认可和相互的理性认同,其实就是“共情”。
人的共情不是什么共鸣同气,而是个性张扬下的性格认同。
很多的所谓“共鸣同气”,实则是一种苟且的同流合污,是利益捆绑下的相互勾结,不是情操意义上的共情理念。
梅来幻香
人若是没有共情能力,那为人处事的性格指向就会模糊和萎靡,和人的沟通不是冲动就是逃避,既无感性的共鸣也无理性的共知。
欲望是人的自然秉性,大家共同共有的欲望,是一种社会性的共知认同,符合大家的愿望和利益,这就是共同的理念,共有的道德判断和规则。
如果个人无视公共愿望,破坏共同拥有的人际关系的相对平衡,即是个人欲望的膨胀在作怪,是和社会公德在作对。
枯梅迎春放
没有公德意识,就丢弃了个人的道德底线,自身的道德尊严也将会颜面无存,以致不可理喻。
不去冲撞和破坏公德氛围,说到底就要控制个人行为,如何控制?从哪里下手?
控制欲望,摒弃私欲。
对物质节俭以节用,就是控制物欲最好的方法。
对心性克己以制欲,就是保持情操最好的定力。
梅香意象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不有共情能力和素养,其目的就是与人诚善,和谐相处。
没有欲望的人和人生,本就是空话,佛性无欲总有吃饭喝水的基本欲望,道家辟谷终是五谷养生而修长寿之法。
所谓“欲”,在法则之内就是道理,众生同在同持就是公德,“灭人欲存天理”本身就是“天理不容”。
天下之大德,唯众生之红尘为念,红尘之欲念,本天地之养民为德,何去养无欲而在乎?!
梅绽一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