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个北方小城生活二十多年了。
多想离开这座城市,可我却像他手中的风筝,可以任我想象,却总也不能挣脱那条线。这个小城太普通了,普通的让我感觉甚至有些寒酸,我对他真的喜欢不上来。有太多的不如意在这里,可我如今真的离不开他,所以我必须尽一切可能去了解他,爱上他,尽可能的找到这座城市普通外表下隐藏的精彩。
他没有山,没有水,城内唯一的一条河流,也早己污秽不堪,他似乎与风光秀丽搭不上任何关系。所以,我早就放弃了寻找他的自然风光,转而想更深入的了解他的存在,我试图去找到这座小城的内涵,可以是建筑,当然也可以是人,是性格。的确,城市虽然是死的,可是他却有自己的性格。每个城市都有。
我大概是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喜欢上徒步的,我喜欢在一个安静的下午,悠闲的逛着这座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小巷。我知道,前方等待我的一定不是美好的自然风光,可我还是愿意前往,我是一个愿意直击别人内心的人,我就是要找到这个小城隐藏最深的东西。
这里的街道大多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房子大多是红砖建造的,街道大多也是红砖砌成的,由于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这些原本红红火火的颜色,有些已经变成了让人觉得肮脏不堪的黑色,虽然有时会偶尔遇到一两家装修“豪华”的房子,可是搭配在一群黑乎乎的房子中间,只会更加衬托出他的杂乱,不和谐。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座城市总是给人一种落寞的样子。看不到一点生机。
行走的街道多了,就会发现这座小城一些独特的地方,比如,这里人们聚居的街道大多都带有一个“里”字,有如“光华里”,“晨光里”,“和平里”等等。这里的“里”字大约是个模糊的定义,就是指的在这一片儿生活的,是有特定指向的。
像这种独特的地方,这座小城还多的哩。我还发现这里的很多居住地的名字是以工厂的名字命名的,比如“皮件厂宿舍”,“食品厂宿舍”,“工会街”等等,从这里大概可以看出这个小城的人们朴实,直接,不爱拐弯抹角,当然通过这些地名也能知道,这个小城生活的人们大多数是工人。一个小小的地名就可以看出这么多东西,看来这个小城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去深挖呢。这可能就是这座小城发光的东西吧。
这个城市的各个街道,小区,我大多都走到过,每一个地方给我的感觉都不一样,可能这就是我喜欢徒步的一个原因吧,我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我可以欣赏到的风景。我喜欢在死气沉沉中找到一丝生机。我的想法总是和别人有些不同。
走的多了,我就发现,其实这座小城还是有比较美的时候的,比如,我喜欢这座城市日落的时候,他并不是壮观,我喜欢他的日落,是我喜欢那种颓废到极致的感觉,一座有些破旧的城市,打上一层深橘色的光,城市的远方可以看到隐约的深灰色,这种压抑,忧郁的感觉,不正是一种不同的美吗?他依旧是落寞的,可也是有自己的美的。
我曾经离开过这座小城一年多的时间,我去的是北京,这可是个大城市,一切可以形容美好的词汇,在北京你都可以找到答案。他能满足任何人对城市的要求,看上去那么完美无瑕。虽然我大多数的时候是待在医院,可是我仍然能够感觉到北京这座城市的一丝特征。我觉得这里的人们每天都是累的,不只是工作上的累,甚至他们玩儿的时候我感觉也都是累的,因为这里可玩的,可以吃的,可以欣赏的东西都太多了,只要是一出去,就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感觉,这样活着太累了,无时无刻都在做着选择题。
在北京的这一段时间,真正的让我知道了,我不属于这里,我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可以停下来歇歇脚,可是我永远也不属于这里。可能这就是在大城市生活的外地人经常会抱怨的迷惘吧。确实,眼花缭乱也更容易让人头昏眼花。
相比起来,现在我更喜欢这个看上去有些落寞的城市。如今我再也不能走路去亲自感受这座小城,只能通过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这个小城的样子。虽然不能亲身体会,可这样也能更加具体。这个小城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也能从照片当中发现关于这座小城一些新的美。人就是这样,永远都喜欢追求新的东西。
在一张照片上看到小城早上日出时公园的景色,他是那样的生机勃勃,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曾以为这个以颓废为美的城市,竟也能有如此灵动的景色,这真的是个大变化。
现在城里拆掉了许多老旧的街道,盖上了漂亮的新楼房,小区的名字也变得洋气起来了,比如“凯达小区”“大城国际”“明珠嘉苑”等等,一个个新鲜,时尚的名字叫的响亮。可我觉得,他还是有些落寞,还是不争不抢,一切都顺其自然,大概这就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吧。
在这个城市中,我哭过,笑过,疯过,痴过,他包涵我的一切,从来都不曾抛弃过我。我曾经试图剪断他手中的线,还好他够坚持,如果线断了,我这个风筝该飞到哪里呢?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家,因为我的家一直都是这个落寞城市,我剪不断,剪不断。
欲知征文详情,请点击:建筑圈X城市主题征文|路过不同的城市,遇见不一样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