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乐商
----------
乐商,就是与智商、情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快乐智力,是我们认知、感受、学习、运用和管理快乐的能力,主要包括自我减压、自我快乐和快乐他人的能力。不仅仅指一个人的乐观水平的高低,它还指个体从所经历的消极事件中读出积极以及影响、帮助、感染他人变乐观的能力。
“乐商”水平高的人一般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开朗且活泼,外向且愉快,有较多的朋友,已形成各种活动的主角,不易陷入失望、恐惧、习得性无助或悲伤,无论是自己一个人或者是与他人相处均能表现出怡然自得的心态和神情。
“乐商”高的孩子幸福指数爆棚。有句话说:爱笑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而国外一项相关根据调查研究也表明:越是喜欢微笑、心态好、遇事乐观的孩子,其几十年之后的事业成功了就越高,爱情也都比较如意,工作也相对比较顺利。
【重点提醒】
孩子为何不快乐
----------
缺乏积极鼓励
有些家长不能准确全面评价孩子,目光盯在分数上,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不顾个体差异,总是拿同龄孩子的优点进行“说教”,久而久之,让孩子产生精神压力,失去进取心和自信心。
家长期望值过高
焦虑、缺乏安全感的家长会把自己感受到的焦虑和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不断和周围的人攀比。过分攀比会使家长变得片面和短视,很难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兴趣,只是一味强调成绩,从而亲手毁掉孩子的童年。
替孩子做主
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想把孩子培养成文艺方面的天才,而实际上父母却喜欢画画,可是家长不认可,孩子不敢违抗父母的安排,一直不快乐,长大后开始叛逆。
缺乏户外运动
很多父母自己本身就很“宅”,整天在家里捧着手机、电脑,孩子的娱乐也多是电子产品,导致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有了网络依赖症:每到一个新环境,不是观察周围的事物,而是开口就问“有wifi吗?”孩子需要到大自然肆意撒欢,增加对世界、环境的认知。
【家长课堂】
孩子乐商如何培养
-----------
1.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很多父母从关心孩子安危的角度出发,总喜欢对他们说这不可以,那样不行,在父母高姿态的教育面孔前,很多孩子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处置权,变得凡事心中无底,依赖父母,有时甚至只得隐瞒自己的初衷,跟着父母亦步亦趋,这不仅妨碍了孩子天性的发展,也剥夺了他们了解世界、享受生活快乐的权利。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多用征求意见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并适时提出参考意见,将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这样,孩子不仅不会和父母对着干,还会虚心接受父母的建议,逐渐形成遇事自己做主的习惯。
2.让孩子在挫折后的成功中体会快乐的价值
在成长的路上,孩子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挫折:学步时的摔倒,生活中的失意,比赛时的失败……这些事无疑会让孩子产生悲观失望感,这时,父母最重要的不是帮助,更不是指责,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如多方提示,让他想办法解决难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具备了敏捷的反应,不屈的精神,付出辛勤的努力,孩子才会更珍惜那份成功带来的快乐。
3.多陪陪孩子
父母应该每天抽出至少一点时间陪孩子聊聊天,这种家庭温馨环境中的放松,不仅有助于孩子感受到爱,融洽亲子关系,能更好地让孩子在学习生活本领的同时,增长知识,充分享受到生活赋予的丰富多彩的快乐。
4.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合作交往是孩子最大的快乐源泉,集体这个大家庭最能让人体会到快乐。孩子融入群体生活,可以感受到感情和友谊,学会进行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又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将来事业成功和拥有快乐人生的起点。
5.适当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过多的物质会让孩子产生“得到才是幸福”的错误观点,认为什么最好自己得到了才是最幸福的。快乐只有建立在淡泊名利的基础上,才会迅速转为从别的事物上寻找快乐。同样,不能因过分追求学习名次,而把孩子的兴趣爱好放在一边,这样做会造成孩子的疲惫和厌倦,情绪变得低落,无法快乐起来。
6.多鼓励和赏识孩子
减少孩子自责倾向,尽量少批评或惩罚,多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和赏识,激发他们追求美好,这样有利于增强孩子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乐商水平。
【心灵导航】
父母提高乐商这样做
----------
培养孩子的乐商,首先家长自己的乐商水平也要提高,通过自身的高乐商水平给孩子传递这样一想,即孩子的学习榜样。
多有意识地微笑
当遇到不太喜欢的某件事、某个人或某种结果却不得不接受他们时,尝试对这些事或结果进行微笑。
多细心品位
个体主动地去感受愉悦,有意识地试图去延长这样愉悦的感觉。增强品味能力的策略包括与别人分享、记忆重建、自己恭喜自己、加深理解等。
多诚恳地感恩并乐善好施
感恩有利于获得幸福感、降低消极的情感,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护也有重要的意义。
多诚挚地宽恕他人
心胸豁达,懂得换位思考能有效地提高乐商水平。
多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并增强对这些支持的领悟能力
领悟到社会支持可增进喜悦感、归属感,提高自尊感、自信心,当人面临应激性生活时间时,还可组织或缓解应激反应,增加健康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