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一些关于人性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学到了一句话——自我驱动才是蜕变的根源。
自我驱动。
一部分是自我,一部分是驱动。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推着自己向前走”。
人为什么要自己推着自己向前走呢?
心理学中的 “自我决定理论” 指出,人天生有三种基本需求:自主、胜任、关联。
其中,“胜任感” 推动着我们追求 “做成一件事” 的满足感。
无论是学会一项技能、完成一个目标,还是突破自身的局限。这种对 “价值感” 的渴望,会转化为内在的推力,让人不愿停留在原地。
好比学生熬夜刷题,是为了在考试中考得一个更好的分数。有些人坚持健身、培养爱好,也是想要通过 “自律”这一行为而让自己变得更好。
哪怕是普通人保持阅读、关注时事,也是为了避免让自己与社会脱节。
所以,这种 “推自己”,既是应对压力的防御,也是想要抓住一些机会的准备。
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以,我们想要的自我驱动,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想把人生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人生,也只有主动出击,才更容易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说到底,“自己推着自己向前走” 的核心,就是对生命的 “掌控感”。
或许,这样的“掌控”,可能有时会让人感到累,但它带来的不是压力,而是 “我在为自己而活” 的踏实。
正如一句话所说: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当然,这样的“往前走”也并不会那么容易。因为人性里都有一个东西叫作“惰性”。
不说人想要懈怠,而是偶尔的“累”却是我们难以避免会遇到的情况。
懈怠,疲惫,其实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会因为那“累”、那“难”,而把一些希望寄托于他人。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对我们有帮助的人、鼓励我们、指引我们,或是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一些帮助。
但我们的人生,怎么也还需要我们自己迈开脚步走下去。
好比,我们遇到一些生活的困境、感情的不如意,我们要怎么迈过去,其实只能靠我们自己。
就好似一些你选择的路,你想要坚持的事,他人的影响或许能带来契机,但真正能把契机变成结果的,一定是我们自己无数次的自我鞭策与主动突破。
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很难的时候,不必依赖外界的定义或推动,承认并珍视自己的力量:你本身,就是让一切变好的答案。
你可以变好,你会变好,就是你想要就一定要去变好。